试试这样当老师 |
|
作者:摘自中基教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79 更新时间:2008/11/11 17:33:51  |
当老师的感觉到底是什么?他应该是学习意识强于教书意识,交流意识强于传达意识,帮的意识强于管的意识,长远意识强于短期意识。”
1·把讲课时间减少一半,或三分之一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不能压缩讲课时间,是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这是一种现代的效率观念。要极其吝啬地使用语言。“物以希为贵”,说话罗嗦不但影响教学效果,而且降低教师威信。 因为少数学生没听懂而迫使多数同学陪听一遍,老师的语言对多数学生就会成为噪音污染,其害处不只是浪费了他们的时间,还增加了他们的厌学情绪,钝化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对少数学生,应该另想办法,首先要把多数人解放出来。 减少了讲课时间,课上就可以抽出时间来做练习,看课外书,做游戏,整个学科的面貌就会发生变化。就是让学生聊天,也比听老师罗嗦强,因为学生可以得到精神的放松。 2·和自己唱反调 平常您遇到这类课总是这样讲,遇到这类事情总是这样处理,已经形成习惯了,那我就建议您试试偏不这么做,换一个做法,换一个说法,只有这样,您才能进步。当然,您换一个做法不一定能立刻成功,也许还可能失败,但是起码您找到了一种新感觉,取得了一种新的经验或者教训,这就是一种自我超越。如此您的生活就将增加朝气而减少暮气。 3·遇见不顺心的事,不急于表态,而进行研究 经验告诉我们,当您对不顺心的事情采取研究的态度时,火气就能立刻减少一大半。比如一个您一贯器重的学生忽然办了一件使您十分丢面子的事情,按通常的反应方式,您当然会非常生气。如果您采取研究的态度,脑子里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他怎么会这样?是偶然的失误呢?还是我把他看错了呢?要是我看错了他,那是什么东西蒙住了我的眼睛呢?是我的认识水平问题,还是我作风不够民主,学生只好做假象给我看呢?”这样一想,您还会生气吗?您顾不得生气了,您要忙着思考问题。 有修养的人并不只是脾气好,他们往往有一种本领,能把生气的材料,把不愉快的事件变成提高自身素质的契机。 4、把所有出乎意料的事情都记下来 从理论上说,如果您对某个学生的性格和心理了解得很透彻,您就应该能预报他的一切言行。反过来说,某个学生的言行如果出乎您的意料,那显然证明您并不了解他。我主张把这种事全都记下来,非常有研究价值。这要求教师十分敏感,不放过孩子细微的变化,注意孩子发出的差异信息。 5 强迫自己每周读一本新书
对于缺乏读书习惯的人,有时候也得适当施加一点压力。这种压力与其靠别人,不如自己来。每周一本似乎不多,坚持几年也就不少。能坚持,素质就能提高,坚持不了,素质也能提高,起码您可以得出一个有人情味得结论:“热爱读书并不容易。”于是,当处理学生厌学问题的时候,您就不至发那么大的脾气了:您这么大人都坚持不了。何况孩子?慢慢帮助就是了。 6.搞一个“无批评月”或者“无批评周” 其实不用批评或者少用批评,也可能把工作做好,甚至做得更好。现在老师对学生批评这么多,原因是,第一,习惯了,这样省脑筋;第二,只会这一种办法,没体验过别的办法是什么感觉;第三,心里的焦虑需要以工作的形式发泄,这样可以避免内疚:“不是我心理不健康,是学生太可恨。”为了检验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您可以试试“无批评周”。在把握不太大的时候,可以先来暗的,不告诉学生,自己偷偷下决心,一周之内说什么也不批评学生。如果发现能活下去,再扩大战果,搞公开宣布的“无批评周”,或者“无批评月”。如果连“无批评周”都没把握,那可以先搞“无批评日”。成功了,自己奖励自己;失败了,再来一次,不必谴责自己。有变化就好,慢慢找感觉。不怕慢,就怕站;不怕不成功,就怕老不变。 7.争取每周说出一句“标志性语言”。 我们听报告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校长要求你必须做记录,你记呀,记呀,完事全忘了。也有的时候,你根本没有想记,可是报告人有的话,你却怎么也忘不了,遇见什么事就想起这句话来了。如果一个报告能使你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一个或几个有用的观点,那就证明报告人有点水平,这种东西越多,报告人水平越高。强扭的瓜儿不甜,死记的东西爱忘。教师对学生讲话也是如此,总是强迫学生记住自己的话,生怕他们记不住,这说明教师对学生讲话也是如此,强迫学生记,说明教师对自己的水平缺乏信心。 许多老师的常用语,学生耳熟能详,差不多都背下来了,没起多大作用。翻来覆去那几句话,那几个词,实在缺乏创造性,这对孩子无异于精神折磨。我发现,即使是批评学生的话,如果您能说出点新词,学生精神也能为之一振。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语言弄得精辟一点,丰富一点,鲜活一点,幽默一点?每星期说出一句让学生难忘的话,说出一句能代表您水平的“标志性语言”,行不行?作不到,每月说一句,行不行?语言能力是教师基本功的基本功,可是我发现很少有人在这上面下真功夫。怪哉! 8.“自由五分钟”。 如果您讲完课剩下了五分钟,我劝您可以试试“自由五分钟”,即让学生想干什么干什么,您可以在一旁饶有兴趣地观察,看他们都干什么,往往能发现不少东西。下课前的五分钟,孩子心早飞到教室外面去了,您再多讲几句也没什么效果,做练习也无非是作姿态,不如让孩子放松一下。如此学生就会感觉您是一个有人情味的老师,以后上课反而更认真,结果是您的所得远大于所失。有的老师想不通这个道理,学生只有永远作伏案学习状他才高兴,稍微放松一点他就看着别扭,说:“又没事干了吧?闲得难受是不是?再做三道题!”学生绝对不会喜欢这种老师的,因为他缺乏人情味,把学生当成了学习机器。 9.无记名问卷。 这是一种调查方法。可以出下面这些题: 本学期老师做的事最让你满意的哪一件?最不让你满意的是那一件?老师说的话,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句?你最爱听老师说的话是什么?最不爱听的是什么?你觉得班里的同学哪个将来最适合当老师,为什么(这里用迂回的方法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 10.与毕业生忆当年 学生毕了业,就不归老师“管”了。再见到老师,说话就没有上学时那么多的顾虑了,于是老师可以听到一些真心话。我家常有毕业生来拜访,我在和他们聊天时,常让他们回忆当年的学习生活,结果收获很大。我发现我当年犯了许多错误,办了许多蠢事,有时候实际上是蒙在鼓里,还自以为明察秋毫,真是可笑得很!如果不是孩子告诉我,我将继续傻下去,一直傻到退休!我愿把这个经验推荐给老师们。我想,人有一个终生的永远完不成的任务,就是了解自我。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能有自知之明其实是极难的,我愿与老师们共勉。
|
文章录入:丁翠青 责任编辑:teacherli |
|
上一篇文章: 杜郎口之行 下一篇文章: 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一)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