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你好! 我儿子马上中考,最近遇到一些问题,想得到您的帮助。 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表达自己。上学期学习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基本在班上都是十一、二名。上学期期末前,学校进行了一次中考摸底考试,考试的前一天,他因为身体不舒服就没去上课,接到老师通知考试的电话,再加上我说这次考试可能比较重要,也许是要内定,他有些紧张,结果那次的考试一塌糊涂,我意识到可能是紧张的缘故,也开导过他,甚至连分数都没有过问,可令人着急的是,期末考试也没考好。接下来的这学期成绩一直在下滑,现在都排到班上40多名,最让人担心的是,好像没有了自信,而且学习也不如原来上心,反而越来越不着急,甚至不让人提学习,一说学习就烦。 那天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说前一阵他的同桌谈恋爱,现在他们已经不是同桌了,不知对他有没有影响(我儿子是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孩子),不过在学校看不出来他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表面上挺乖,上课、作业也不错,建议我跟孩子谈谈,告诉他把心用在学习上,查漏补缺等等,我说这些话都跟他谈过无数次了,可效果不大。老师听了说你们一个孩子都没办法,我这么多孩子更管不过来,对这种刀枪不入的孩子他也没办法。感觉孩子的成绩下滑了,连老师都放弃了,我心里真的很难过,想找孩子谈谈,可不知道该怎么谈,害怕一次次没有效果的谈话,让孩子更听不进去。可现在离中考只剩一个来月了,真不知该怎么办。 原来孩子很喜欢数学,成绩也很好,可现在数学成绩下滑的很厉害由119到现在的104,原来他特别爱做数学题,可现在一份卷子放一个星期都做不完。遇到不会的题也不愿意思考了,直接看答案。有一次我问他,数学退步了跟总看答案有关系吗?他很不耐烦地说没有。因为答案是老师让看的,说答案是最好的老师,不知道是不是孩子没有完全理解老师的话,答案看了但他有没有思考。
最近几日,我什么也不敢说,不提学习,不提考试,不提成绩,想观察他几日,这下可好了,他的心情是好了一些,可生活也轻松了不少,周末晚上看电视,早上打球,平时吃完饭看报纸,晚上最多只能写三个小时的作业。我不知道孩子目前的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反思是不是我平时管得太多、太宽,说的太多。好了,我现在不说了,尽管心里着急,可就他目前这种状况能在中考中考好吗?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我一直认为,只要孩子尽力了,不管成绩好坏,都不重要,可问题是,他没有尽力。
李老师,请你帮忙分析一下,看到底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孩子尽快步入正轨。谢谢! 一位寻求您帮助的家长
这位家长:您好!
“不提学习,不提考试,不提成绩,想观察他几日,这下可好了,他的心情是好了一些,可生活也轻松了不少,周末晚上看电视,早上打球,平时吃完饭看报纸……”现在的很多孩子只要不谈学习,不处在学习的情景当中,就显得很正常,其实,这正说明了,孩子没有心理问题,而是如何认识学习和考试、如何对待学习与考试的问题。问题不是因为你“平时管得太多、太宽,说的太多”,而是说的不对,是孩子对学习和考试的认识引起了误导。
“老师说你们一个孩子都没办法,我这么多孩子更管不过来,对这种刀枪不入的孩子他也没办法。”这既可以说是老师承认了自己的教育的无能(本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和考试,激励学生学习动机,都是老师的责任),也说明了老师在求助于家长的教育工作。如果我们家长在对孩子加以误导的话,那么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势所必然了。
如果孩子真是因为紧张而即使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没有什么问题,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与后面的成绩一直下滑和失去了信心,确实应该引起我们家长关注的问题,这最起码说明孩子缺少耐挫能力。耐挫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是孩子今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
你想过没有?这一点,说明了什么?
首先说,孩子的考试紧张心理,就是受了家长的误导。为什么“这一次很重要”?而哪一次考试又不重要呢?考试的“重要性”是体现在何处? 是如何体现的呢?
认为“这一次考试很重要”,说明我们家长对考试的误解太大,这种误解传递给孩子后,就会误导孩子对考试的认识和态度,更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考试。最起码“这一次很重要”会给孩子形成“这一次考不好,就说明自己将来不行了”的预测,那么,这样的预测又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不会有好结果的事情,谁还会继续努力去做呢?
任何一次考试,哪怕是期末、期中、甚至中考和高考,不仅不能说明孩子这一阶段学得到底如何,而且也只会对后来的学习产生好的作用,而不会有不利的影响,甚至可以说,都不能可能消极地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任何一次考试,都没有考察出孩子掌握的全部知识和能力,更不能说明孩子平时到底是如何学习的,只能说明“这一张卷子”里面还有哪些是不会的,哪些是自己应该现在着重进行纠正的问题,哪些是自己在今后学习中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平时的考试,都是在帮助孩子查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在评价孩子学得如何。
考试是为学习而服务的,是为了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改进的方法而进行的。如果将考试的意义定位在评价的功能上,那么,学习就反过来成了为考试而服务的。为考试而学习,考试成了主要的,学习退位到次要的地位。这样一来,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在平时学习上就有些不对劲了。这样一来,也就容易引发第二个问题:考试成绩如果持续不理想,就会放弃学习和努力,因为,考试是目的,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服务的,考不好,当然就不需要再学了。现在有不少的孩子都走进了这样的怪圈,所以,在不断地考试当中,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学生成绩不断下滑,逐步使孩子们厌学、弃学。
有一位家长曾经这样疏导一个考试心理紧张而使考试成绩下滑的孩子,他说:“我们不在乎你的考试分数,考多少都无所谓,我们也不在乎你的考试名次,只要你努力学习就可以了。”话说到这里,听起来很正确,可是后面家长又缀上了一句:“只要努力,你就不会考不好。”孩子听了后,对前面的话没有反应,而对后面的一句,却马上领会到家长的话外之音:“只要没有考好,就说明你平时没有努力。” 你想一想,“我一直认为,只要孩子尽力了,不管成绩好坏,都不重要,可问题是,他没有尽力。”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家长还是在用考试成绩来很推断孩子的未来中考、高考结果,同来推断孩子平时是否“努力”了。如果考不好,就说明自己没有努力,那么,干脆就不学了。这些都是对学习、考试的理解问题。观念问题不解决,孩子的学习行为就一定会受到消极的影响。
所以,现在对孩子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让他真正明白考试对他的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作用,让其从考试当中找到对自己的益处,而不是害处。当孩子喜欢上了考试的时候,当然也就会喜欢上学习了;真正喜欢上学习了,注重了平时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成绩也就会上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