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您好!
非常感谢您的答复,您理解的对,孩子现在就是不想学习了,不是功课落下的问题,他虚荣心太强,学习就为了表现自己的,可是学了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想考第一,得到老师同学的欣赏),就想放弃,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清,我把您网上的关于学习目的一些拿给他看,他跟我辩,说就是为了表现自己、为了考好成绩才学的,这一个月以来他每天回家都会跟我说数学和英语课没有听讲,今天中午他又说没听讲,我就说不想学就不要学了,你有选择你人生的权利,有很多工作是不需要学那么多知识的,比如卖菜的、拾垃圾的,现在你初一,还有二年初中毕业了,考不上高中,就去外面做工赚钱吧,我就不养你了,还要在这个家吃住就得交生活费,上大学也上为了以后赚钱的,不上大学我还省好多学费。结果孩子他说不去,就在家呆着,还说我犯法了,侵犯未成年人权利,我没有好的应对方法,又来麻烦李老师给我支支招,我这样做对吗?下面我该怎么做?
Tsjhgjywb
Tsjhgjywb:您好!
你提的“虚荣心”的问题,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是现在很多中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虚荣心,是自我意识的衍生心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教育引导孩子,要自强、自立、自主、自理。要自强,要自主,就得要面子,就得比别人更好,通过家长的赏识、夸奖、鼓励、肯定,这一点就很容易做到,这样就很容易形成一种好胜的心理,这一点没有错误。
真正的“自强”、“自主”是需要“自理”和“自立”来作支撑的。“自立”和“自理”是需要实际能力的,需要在具体的行为、技能培养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而我们家长往往在孩子的“自强”与“自主”方面做的工作多一些,而在“自立”和“自理”方面就做得不够了,这样就给孩子形成了一种心理畸形,仅有“自强”、“自主”的好胜心,缺乏“自立”、“自理”能力作为支撑,就成为了一种“虚荣心”,就是不注重客观实际,只凭个人自我感觉和情感要求来处理事情。
“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赚钱”这个观点,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客观的观念,我们想想,上大学真的就是为了赚钱吗?那么,钱多的花不完的人还需要上学吗?还有多少上了大学却找不到工作的人,他们的钱如何赚呢?还有多少没有上过的大学的人,不少照样赚了比上大学的人还有多的钱吗?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问题看不出来,因为,在孩子的表现中,很少需要孩子的实际本领,或者说,孩子们之间的很少一点差距都被放大了,好一点的,就感觉好得不得了了,差一点的,就感觉人家差得远了,而实际上,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而更严重的是,这会给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很聪明,不用努力也会比别人强,甚至会认为,所谓聪明,就是不用学习就知道,努力学习就不叫聪明。这是“虚荣心”的本质。我在不少的中学生中,尤其是原来学习很好,后来在初中的后阶段或高中阶段就开始下滑的学生,他们表面上拿着学习不当回事,上课不能认真听课,下课也不能抓紧时间完成作业,他们说,如果“认真听课”和“可后者紧时间作业练习”那就说明自己不够聪明,会被人家笑话的。这实际上就是典型的“虚荣心”在作怪。
孩子的这种意识带到中学后,尤其是遇上了真正需要能力,比如说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的理解能力,在写作中的表达能力,原来感觉很聪明的孩子,却并不比原来很差的孩子好多少,甚至还不如别人。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自暴自弃,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自己努力了,即使比原来好一些,也只是多出力了而已,不值得荣耀显摆;如果努力也比不过别人,那么自己就更惨了,还不现在就不努力,即使成绩下滑,自己还有一个“我是没有努力”的理由来护住自己的“虚荣心”。这时候,无论是家长或是老师,可能都就无能为力了。原因就在于,孩子从小的过分的、单一的“自强”、“自主”意识培养,形成了孩子的虚荣心而不是能够“自立”和“自理”并且内容丰富的好胜心。
“心病”还得心来医,观念意识的问题,必须从改变孩子的观念入手来解决。
一般来说,观念意识的问题,比一般的方法问题要难解决的多。因为,人的观念意识,是指挥人们自觉与不自觉的行为的核心,而且会受到主人的极力维护,并会依此来排斥与此相矛盾的观点和思想。但并不是说,观念意识的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错误的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就可以用此方法来改变和形成新的正确的观念。
形成正确观念的方法,不是靠家长老师的说教,而是要靠天长日久的实际行为。
第一,将“实事求是”的观念贯穿到孩子的一切行动当中去体验。“实事求是”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也是谁都能够接受的,而且也容易在生活中去落实。比如说,吃饭,并不是自己喜欢什么就吃什么,也不能自己喜欢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必须吃的有用,科学,必须和大家的共同喜好相适应,必须与家人的吃饭时间相一致,必须与学校的作息时间相一致。比如,做练习,并不是靠自己的感觉来做,而是要靠学过的概念来明确,要靠学过的性质、定理等规律、法则来理解和分析,必须靠讲过的例题步骤与方法来解决。做练习必须要有一定的量,不然,就形不成自己的能力。这些容不得孩子去争辩,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去做。
第二,借助于孩子的典型问题,来敲响警钟,提醒孩子客观实际的意识。孩子会在生活、学习中,暴露出很多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个人想法、意识和要求,这就给了我们家长和老师纠正孩子“虚荣心”的最好机会,虚荣心是虚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心想事成”,但我们现在不要继续再玩这种“魔术”了。不客观的,就是不能做,而且也绝对不会成功。就是说,客观世界是不依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我们可以在孩子失落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他的想法和要求的失败,是因为那些地方不够客观实际了,如何做就是客观实际的。
第三,给与孩子注重客观实际的方法指导。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孩子的学习中,当孩子遇到具体的困难无法解决时,我们家长和老师应该结合客观实际,给与孩子以具体的方法指导,而决不是冠冕堂皇的要求孩子努力、勤奋、好好学等等。具体的客观指导,可能需要专业的技能,我们家长需要认真学习,或者请人专业人士来给以帮助。但更多地是我们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以具体的生活指导,人际关系指导,情绪调整指导,这样可以尽快地树立孩子客观实际的思想意识。
第四,多与孩子共同体验客观实际的益处。尤其在孩子运用客观实际的意识和方法解决了一定的困难时,我们家长要及时地和孩子探讨体验客观实际的益处以及方式方法,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变化。
第五,家长要做好表率。可以说,孩子的不客观,孩子的虚荣心,都是受家长的影响,也就是说,孩子有虚荣心,一定是家长更有虚荣心,不然的话,孩子从哪里来的虚荣心呢?要改变孩子的虚荣心,家长一定首先要改变自己,从自身做起。比如说,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对我们家长有什么影响,有的家长就感觉很丢人,孩子学习不好,自己没脸面,这就是虚荣心。学习成绩考得不好,家长就不好意思和孩子讨论,怕打击孩子的情绪等等,我们家长要将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客观实际地处问题的经验多与孩子分享,多和孩子交流。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会慢慢克服虚荣心。
家长的虚荣心的克服,最好多看看老子的,《道德经》,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