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您好: 孩子上二年级了,数学卷子总是在课堂上做不完,可是回家如果从写,就在40分钟之内准能做完。知识点基本都会。您给分析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数学老师,总是数落他,孩子没有兴趣)
涛涛妈妈
涛涛妈妈:您好!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做不完卷子,可能是因为平时做事有慢的习惯,或者知识点不熟练,也可能是心理过于紧张。
根据你说的具体情况,可能在心理紧张方面的可能性大一些。就是因为老师对孩子的督促和要求,使孩子心存焦虑,大脑一时难以翻过乏来,严重的时候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
这种问题,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因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随着提高;也会随着孩子好老师的关系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友好而消退,因为友好亲爱的关系中,紧张焦虑的心情也就会逐渐缓解。
如果家长介入引导的话,方法正确,焦虑的缓解可能会更快一些。
第一,我们家长首先要树立孩子的信心。就像你在家里让孩子自己在放松的环境中从写一遍,孩子如果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家长应该给孩子以充分的肯定,和孩子解释,“你有这样的按时完成题目的能力”,“以后在学校里也要这样去做”。并且及时发现孩子在学校班级里能够及时完成的情况,也给与及时肯定。
第二,引导孩子关注要做的事情,忽略他人对自己的做事结果的评价。孩子的焦虑往往都是家长、亲朋、老师注重对孩子做事结果的评价而导致的。比如说“你真棒!”“孩子真聪明”等等。正确的评价,应该指向所做的事情,而是孩子本身;也就是说,应该引导孩子注重事情如何做,而不是“你这个人”怎么样。比如说,“这件事你做得不错!”“你还能做出这样难的事情!”“这件事可是很难的啊!竟然被你做出来了。”
长期评价“人怎么样”,孩子就会滋生一种人格弊病:孩子如果在的好了,他容易沾沾自喜,高傲自满;做得不好了,容易自馁,焦虑。这是现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种通病,使得孩子心理脆弱,难以经受挫折。
第三,疏通孩子与老师的关系,体验良好的学校班级环境和氛围。孩子对老师的认识,对学校和班级的理解,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如果家长能够经常让孩子说一说老师的优点,说说老师对他的好处,尤其在孩子诉说学校、老师不好处的时候,更要往好的方面引导,让孩子认识到老师是最关心、最支持自己的人,学校是最有利于自己成长和发展的地方,当孩子这些认识建立起来后,他的心理也就平稳了。
这里面并不是要求家长和孩子说一些唯心的、奉承学校老师的话,而是从长远、从发展的角度来引导孩子更深层次的看问题,比如,我们可以把老师的严格甚至过分的要求,看成是老师对孩子的高度信任和鼓励,看成是对孩子发展成长的锤炼和磨刀石。任何事情,本身没有好坏,关键看你怎么看,从一角度看是不好的,换个角度往往就是有利的。当感到事情对自己是有利的时候,心情就愉悦,就会欣然接受,就能够做的自觉主动,就会做得更好一些。如果怀着一个怀疑、埋怨的心情去对待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那就只能是消极、被动了。
试一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