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 你好!我的女儿今天上三年级了,昨天老师把我叫到学校,说孩子变的对学习不感兴趣了,积极性不高了,上课时的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回答问题,学习态度不好。老师说女儿基础好,又聪明,只要她能使出5分的力气就能轻松搞好学习,可她现在也就用了1、2分力气。和老师交流之后,我很是苦恼,回家问女儿,“你喜欢学习吗?想做一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吗?”孩子的回答是“学习好又没有什么好处,不爱也不想!”听罢,我是又气又恼。可是又不想和她发脾气,想以讲道理的方式让她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可是我又不知怎么讲才好,她可是“能言善辩”,我有时还真招架不了。请李老师指教!为盼!
可怜父母心
可怜父母心:您好!
其实孩子自己已经把“对学习不感兴趣了,积极性不高了”的原因说明白了,就是“学习好又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才会“不爱也不想!”
一个上小学的孩子,要和她讲大道理,她根本就听不懂,也不会愿意听,大道理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如果我们家长只把“努力学习”的意义,定位在争取好成绩、考大学、找工作上,那都没有什么用处。
孩子是很现实的。让孩子明白“努力学习”的意义也应该很现实,不是家长怎么和孩子说的问题,而是家长怎么认识,如何引导的问题。
首先说,小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赢得家长和老师的赞誉、肯定以及表扬而学习的,当一个孩子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肯定,那么,他们对学习,尤其是需要努力的学习也就不会下大气力了。
就像我们花钱买东西一样,还有更便宜的东西,或者更近的商店里就有自己需要的东西时,我们就不会跑更远的路,或者花更多的钱去买自己原来买过的东西。我们会就近,更会图省事,也会计算成本。
孩子既然已经得到了老师“说女儿基础好,又聪明”这样充分的肯定,她就不会在乎是否成绩更优秀了。
现在的孩子由于家长经常夸孩子聪明,伶俐,那么孩子就真以为自己很聪明了,为了进一部表示自己聪明,他们就会选择不认真、不努力学习来保持自己的聪明形象,因为,努力学习,不叫聪明,那叫“笨”。最起码不符合学习图省事而赚取好名声的心理需求。
所以要让孩子建立一个学习就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观念,比如,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聊她学习的内容,通过她知道了更多的东西来肯定她好学习;可通过孩子在说话办事上的能力提高,来肯定孩子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水平。我们能把家庭的生活、孩子的现实、点滴的进步,都和学习的努力勤奋联系起来,进行肯定和表扬鼓励,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学习的现实意义了。
有些家长采取的物质奖励的方法,也是一种方法,但这不是一种好方法。一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已经不缺物质了,她们需要的东西即使不努力学习家长也会给买的,也是很充足的,根本不要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二是随着学习的难度加大,孩子会感觉到,为了获得奖励而努力学习并不合算,不如和家长死搅蛮缠来得容易。所以他们会显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讲道理,更严重的事越来越那学习不当回事。
最好的奖励,就孩子自己的努力当中,就在孩子自己的学习当中,只是孩子自己体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挖掘学习对孩子的益处了。这就是古人在《学记》中说到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一味地夸孩子,可能会使孩子自以为自己了不起,什么都知道。只有通过家长与孩子一起体会学习的意义,才能使孩子知道只有努力学习自己才能变得知道得更多;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变得更聪明。
这样一来,就需要我们家长自己能够端正对学习意义的理解,需要我们家长能够认识到学习对孩子的真正好处在哪里,只有我们家长明确了,就容易和孩子交流了。孩子也能够理解和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