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儿子端正学习态度?
李老师您好: 我儿子现在是高二学生,可自从上高中开始就经常旷课、迟到,当然学习成绩也从前十名落到三十多名了,老师对他也不满意,我看他有点破罐破摔的意思,你说怎么办好呢?
母亲的心
这位家长:您好!
当你发现孩子学习不用心时,能够想到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实属难得。不过这里有两点值得商讨:第一,学习态度是个很大的概念,既有学习动机、目标的问题,也有学习成就感问题,也可能有认真不认真的问题,这些都可以说是态度问题;再者,孩子上课经常迟到旷课,可能还有学习态度以外的原因,比如,学习困难,不得法,挫折过多,或者原来就是好玩,自我中心,我行我素,不受约束,不遵守学校纪律等等,不能仅仅是学习态度的问题。这些方面最好能够更具体一些。
学习,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老师们也常常为此而发感叹,说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当中又出现了“读书无用论”,特别是在分析学习差的学生或者是已经中途辍学的学生时,都会不自觉地就把他们归为受了“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那么,为什么读书会无用呢?尤其是在社会非常需要高精尖人才的时候,大学毕业生明显比低学历的人找工作容易、待遇也高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读书无用”的结论呢?
昨天,我在一所高中看到学生们在跑操的情景,有的班级很认真,学生不仅跑得整齐,口号也喊得响亮,衣着也很统一;大多数的班级就很不像样子,学生们乱糟糟地、有说有笑地、步子混乱地跑着。我当时就想到,现在有些学校组织学生跑操的目的也被“减化”了:只剩下一个健身的目的。可能不少的学校、老师也只是想到,通过跑操,让学生出来活动活动,放松放松,而通过跑操来训练学生服从命令、树立集体荣誉感、适应强迫、克服惰性、消除个人主义和降低随意性等等作用都没有了。这就叫做“减化”,就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把事情原有的意义大多都给消减掉了。为什么一样的事情,别人就会做得很好,而我们就不一定能够做好,往往都是因为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做了“减法”。其实,读书学习,也就是在学校和老师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在家长教育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被不断地运用了“减法”,把原来许多的作用和意义删减得所剩无几了,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读书无用论”。
学习,在现在的学校里,在家长、老师,甚至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大概也只剩下一个意义了,就是“考试”,而是也只剩下一个意义了,那就是“争夺名次”。而对于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因为根本就没有希望争取得好的名次,那么,“名次争夺”的意义,在他的心目中也只能是一个负面的东西,所以,这样的学生就会“破罐破摔”,就会远离学习而去。这也是对学习做的“减法”。你作为一个当家长的,扪心自问一下,你在评价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也就是在运用“减法”的原则,只是看到孩子的考试名次下降,才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严重,才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如果说,你要让孩子有一个很正确的学习态度的话,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是不是还是“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只有学习好了,考上大学才会有出息呢?
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不买这个帐,在家长和老师越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越强调考大学的好处时,孩子越是不会去努力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作为一个有思想意识、有人格尊严的人,当他发现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并不会得到所期望的结果的时候,他就不会再继续傻乎乎地在那里呆着,他就回去想办法做其他的事情。
我记得文革期间,读高中并不能直接考大学,都是读完了就要回家继续务农的。当时我们还是很认真地跟着老师在学校里读书,直到合格地高中毕业。因为,那个时候读高中,就没有上大学这个意义,有的就是接受高一层次的教育的意义,只要能够上高中,就会感觉很荣耀,就会很认真地度过那一段时光。放到现在的话,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有一所不以高考为目标的高中学校,可能就会连一个学生也难以留得住的。为什么现在的职业学校也打起了高考的牌子,大概原因也就在于此吧。这都是对高中教育的作业和意义做了“减法”的原因。
真正要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就是要引导孩子认识学习中更多地本来就应该有的意义,就是在认识学校和学习的作用和意义上多做一些“加法”。比如说,学习,就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上学,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的集体意识,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参加考试,就是为了检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己的受挫能力等等。学习,不只是一个参加高考上大学的意义;学校,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训练场地,而且不是仅仅训练一项内容的场地,是一个学生进入社会以前的综合性的训练场地。学校不是一个比赛场,只是一个演练场,在这里,做不好没有关系,还可以继续训练,学生就像还没有上场的运动员一样。
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难度可能在社会和学校的竞争氛围上。社会上的虚荣名利观念,加上学校在不断地排列孩子的考试名次,就会给孩子一个感觉:好像学校就是在“比赛”,在“表现”,而不是“训练”,也不是“提高”。在现有的状况下,唯有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学习、考试、交往等等孩子切身的实际去体验那些学习本来就应该具有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学校的训练、适应和提高的作用,尤其是在人的文明素质的提高上的作用,而不是人云亦云地仅仅从孩子的学习名次上看问题;应该从孩子的各方面提高的水平去体验他自身的成功,增强他的成长感和成功感,而不是只是和他人比考试的名次;当然,掌握学习方法,讲究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和发展的方向,这可能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学生找不到学习感觉的问题,还能为孩子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
可以说,学校里就没有“破罐子”,更没有“破摔”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