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一 化民成俗
[原文] [注释]
发虑宪,求善良, 发,发布。虑,谋划。宪,法令。
足以謏闻,不足以动 謏,xiǎo,小。动,触动,感动。
众;就贤体远,足以 就,接近,亲近。贤,贤士。体,体恤。
动众,未足以化民。 化,教化。君子,此指古代的统治及管理者。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俗,习俗,成俗,形成良好的习俗。
其必由学乎!
[释文]
发布一些精心谋划的法令,来谋求人们的善良,这样会有一些小小的影响,但对大多数人是不会有什么触动的;亲近贤士,体恤偏远的劳苦民众,可能会感动不少的老百姓,但也很难达到教化民众改善社会风气的目的。社会的管理者,想教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从办教育学文化来入手。
[要点]
1、教育应以化民成俗改善社会风气为己任。
中国祖先从开始办教育就深知教育的功能是改善社会风气,教化人民,形成文明社会的关键。而如今,教育却沦落到学生升学工具的地步。
家庭教育,只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和兴趣味目的,或者为将来升学拿分数服务。学校教育却只剩下一个升学率的指标可以考核。大学教育也只是把目标放在专业的传授上。那么,教化的意义将在什么地方落实和实现呢?世风日下,不是人的质量不行了,而是教育的目标偏离了其真正的轨道。
社会要进步,人类要文明,教育的职责必需真正履行起来,就是化民成俗。
2、偏面追求升学率是对文化教育的严重亵渎。
家长送孩子上学,只是一个目的,就是读书。那读书又是为了什么,那就是为了考学,考学就是为了将来就业。
学校接到学生,也只是一个目的,就是升学。升不上学的那些孩子呢?只有一个出路,就是失败。
学生从学校里出来,如果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都是很失意的样子,这本身就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学校如果只是为了学生的升学进行教育教学,那么,化民成俗的又交给谁了呢?
为什么现在的法律越来越多,而犯法的也越来越多,除了其它的因素以外,教育的失职,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