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家教探究 > 品德教育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孩子偷拿家长的钱该怎么处理?         ★★★
孩子偷拿家长的钱该怎么处理?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831 更新时间:2007/12/8 10:24:26

倩倩家长:您好!

孩子不说实话,说明孩子还是明白是非,知道对错,不然的话,她没有必要撒谎;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把别人的东西偷偷地据为己有,那才是偷。孩子只是随意的拿自己家长的钱,还不是随意地拿“别人”的东西,不能说孩子品德不好。在孩子的心里,妈妈的钱和自己的没有什么两样,偷偷地拿,只能说明你还没有给孩子养成一个花钱要向家长请示的规矩。

问题可能就是因为你“从小都没有给个零花钱”,没有给孩子形成一个如何花钱的规矩。在孩子的印象中,可能妈妈就是不允许自己花钱,一切都是家长给置办,不需要自己花钱,请示也没有用,但是,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她自己开始需要一些经济的支配权力,同学之间有些交往,可能也需要一定的费用,如何跟妈妈要这样的钱,孩子从来就没有经历过,她可能认为妈妈根本就不会允许,所以,只好在你不注意的时候自己“顺手牵羊”了。

尤其是在你发现后,你只是“听了她的解释,也能理解”,“虽然很伤心,但还是原谅她了”,只是“让她回忆‘狼来了’的故事”,而并没有给与相当的惩罚,也没有和孩子商讨与之年龄相应的消费计划,没有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权益和消费指导,所以,孩子的在花钱的观念上,得到钱的方法上,还是在原来的水平上,根本就没有提高和改善。那么,再偷拿你的钱,也就理所当然了,因为她还是需要,只不过在你发现的情况下,还是需要你的“理解”和“原谅”,最多也只是你的“伤心”和她自己的“后悔”而已。

再者,我们在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时候,纠正孩子的错误认识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和盯住孩子的问题关键,不能随着孩子的说法或者比较浅层的东西转移了教育孩子的话题。比如说,当你孩子已经承认了,“说是在我包里拿的,并且拿了200元。问她为什么拿这么多钱,她说看见好看的饰品想买。(其实家里好多饰品)我听了她的解释,也能理解,因为我也经历过那个爱美的年龄,虽然孩子拿钱我很伤心,但还是原谅她了,并让她回忆(狼来了)的故事,当时她也很后悔,发誓以后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看起来好像你对孩子的教育很成功,但实际上你想一想,这应该是你教育孩子什么最好机会?而你却丧失了什么样的机会?你把重点转移到什么方面去了呢?

实际上,当孩子已经承认了是拿了妈妈的钱的时候,我们应该追究的是“为什么随意拿钱,或者‘偷’钱”,而你却把话题变成了“为什么要拿钱”。

“为什么拿钱”,孩子可以说出很多理由,比如买学习用具、买零食、同学交往、买装饰品,等等,这些问题讨论起来就可能没完没了,谁也说不清谁对谁错,这就很容易让我们转移了教育孩子“不应该随意拿钱”的教育方向,而把教育变成了与孩子辩论“这钱花得是否值得”上去了。更不可思议的是,你竟还让孩子说服了,表示能够理解孩子的“爱美之心”,“原谅了孩子”。你想一想,且不说“爱美之心”中的虚荣心问题,“随意拿钱”和“爱美”挂得上边吗?如果我们抓着一个小偷,他说偷钱是为了给他妈表示孝心买吃的,我们就会认可小偷的行为值得称赞吗?

尽管你又增加了一个“狼来了”的教育,让孩子知道“说谎不应该”。我们想一想,“狼来了”,只是小孩子爱开玩笑,搞恶作剧,而你的孩子偷拿你的钱,却是实实在在的物质需要,她犯的错误虽然有说谎的成分,但更严重的还是“偷”的问题。所以,“狼来了”,孩子也很容易接受,表示很后悔,但孩子接受的是什么教育?只是一个不要说谎的教育而已。都已经是初中的学生了,还进行不要说谎的教育,是不是太低级了?

你可能认为你已经因为孩子“偷钱”教育过孩子一次了,但实际上你在这个机会中,却并没有与孩子认真探讨“随意偷拿妈妈的钱”的错误所在,更没有教给孩子需要花钱的时候应该如何和父母商讨或者要钱,你也没有答应给孩子在经济上有哪些支配的权利,所以,你的孩子还仍然停留在原来的观念水平上,只是继续在是否能够“拿到钱上”动脑筋,即使让你发现了,最多还是一个“理解爱美之心”和“狼来了”的故事了事。

你说得很对,“又发现她拿了我200元,我好气……话说重了,又怕伤害孩子,怕她心里留下阴影”。我们的孩子就是在家长的这种首鼠两端、前后矛盾的影响下被“柔”扁了。

到这里,我想你应该知道孩子的问题在哪里了,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家长教育和引导的问题。

第一,教育孩子要明确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要在讨论中转移了教育主题。在你这里不是“花钱”的问题,而是“拿钱”的问题。一次或者一段时间只是一个主题,用不了几年,你的孩子明白的事情就多着了。

第二,教育孩子更重要的不是“堵”,而是因势利导。在你这里不应该仅仅是发现孩子“偷钱”的问题,孩子长大了,应该教给孩子如何向家长要钱和规划自己用钱。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是仅仅追究孩子的问题,我们应该想想,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些什么样的新东西了。发生了火灾,仅仅救火是不行的,还要想一想,以后怎样就不再起火了。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如何改变小孩爱搞小动作的习
    三孩子与男同学过多交往,早
    怎样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孩子迷恋游戏,不愿意上学,
    怎么样帮助高考的孩子排忧解
    家有调皮不听话男孩
    高二学生不适应学校环境
    孩子在校不写作业咋办?
    孩子每到考试前就不愿做作业
    孩子欠缺理性思维怎么办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