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孩子是否该留级?
孩子从上高中开始,成绩一直下滑,今年是高二,主要是学习不用心,贪玩,没有理想目标,最近期中考试才考了396分,李老师,你看是否让孩子在高二留级?哎,愁死了,请您一定帮帮我!
阳光明媚
阳光明媚:您好!
孩子“学习不用心,贪玩,没有理想目标”,即使留级也不会有用处。尽管你愁也没有用,可能孩子比你还要愁,他只是要表现的毫不在意罢了。实际上,任何一个高中生的内心也都是对上大学很在乎的,这是一个脸面上的问题。因为,没有学好,或者还有一些观念的问题,比如不想吃苦,或者认为不需要吃苦,或者根本学不进去,他只得装出一幅不在乎的样子来。不要让孩子的表面现象糊弄着。
如果孩子真是不想高考的话,我们当家长的也不必一定要让孩子考大学。读高中并不是都要上大学的,不用说升大学的名额有限,就是已经普及了高等教育的国家也有部分人不读大学的,何况我们国家实行的只是九年义务教育。孩子现在就已经不愿意学习,你可以想象得到,将来他上了大学又该怎么过啊?上大学不是还要读书吗?
西方有句俗语说:“你只能牵马到水边,但不能保证它一定喝水”。换成中国的俗话就是:“强按牛头不喝水”。学生的读书,更需要的是志愿,不想读书的学生,无论给他什么样的学习条件,都是不能学好的。关键还是要解决孩子学习的需求问题。牛马饮水是生理需求,需要时,你不让它喝,它也要喝;学生读书与否,则是成长需求的问题。
不过,中国人有个观念,叫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所以,富人家的孩子往往是不需要读书的。而读书的人家就是为了脱贫,曾经有句话说:“山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家贫、亲老,既无权,又缺钱,不得不读书。这也得利于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使很多穷人有学可上,以至于是穷人最终改换门庭。
而西方过去的读书人,正合我们相反,大都是家庭富有,不需要孩子劳作的,为了让孩子有一点精神上的追求,才让孩子读书。
我们现在家庭大都富裕了,却没有引导孩子有什么精神上的追求,孩子不像读书也就可以理解了;我们可以看到,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是热爱学习,到了也就在于此。可能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家庭教育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