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放飞的“风筝”,如何整?
孩子今年17岁,无论大人怎样劝说,既不上学,也不外出做事,待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偶尔情绪好了,做点事。与妈妈关系紧张,从心里瞧不起妈妈,说妈妈不疼他,故意找妈妈的茬。听说李老师是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就急切给你写信,盼望早日得到李老师的指导,挽救我的孩子及家庭,再这样下去,会毁了孩子的一生,毁了我的家庭,谢谢。
刘水成
刘水成家长:您好!
不要把问题看得太严重了,并不能说孩子不上学,不做事,呆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就算是毁了;更不可能因为孩子的这些表现就毁了你的家庭,不就是一个孩子嘛。
不管怎么说,你的孩子还有情绪好的时候,还有能够做点儿事的时候,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也不至于在外面狐朋狗友做坏事,破坏社会,违法乱纪;在家里虽然埋怨父母,也不至于毁坏家庭财务,伤害家庭成员;即使与妈妈关系紧张,找妈妈的差,也可能只是因为妈妈经常爱唠叨,经常要求他这样那样,或者上学,或者做事,埋怨他不听家长的话,所以他才会说妈妈不疼他。
应该说,孩子现在是有一定的问题,但问题不是在他如何对待家长的要求,是否去上学和是否能够出去做事上,而是孩子如何排解他自己内心的矛盾与苦恼,他自己是否具有抉择事情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上。家长的对孩子的责任,不是仅仅赶着孩子去上学,也不是逼着孩子出去做事情,而是帮助和引导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所面临的矛盾与困难,提高孩子的适应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
我们当家长的为什么没有想一想:孩子现在只有十七岁,正是上学的年龄,他的同伴大都孩子学校里,他却为什么不愿意去上学呢?我们赶着孩子出去做事情,他又能够出去做什么呢?外面的世界那么好,他为什么不愿意出去呢?当这些问题你想明白了的时候,你就一定会发现,不是你的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我们当家长的本身就没有尽到责任。这就像你在家里扎了一只风筝,要拿出去放飞,可是你扎的风筝怎么也飞不起来,可是人家的风筝却是满天飞,你能怨你的风筝吗?或者是在孩子的十七年的教育当中家长的教育有所遗漏,或者是有所失误和偏差,导致孩子现在的难以“放飞”的问题。
我想,还是首先要弄清这“风筝”难以“放飞”的原因,而不是如何“放”的问题。根据你谈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孩子的“自我中心”的意识没有得到矫正。
自我中心,就是自以为是,别人说什么都不对,只有自己说了算,别人都只有围着自己转的份。
可以估计,你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是倍受娇惯的,什么事情家长都是依宠着孩子,孩子就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在以后的成长发展中一直就没有得到纠正,所以,到现在,他的观念中,还是一切都应该由家长来负责,但是家长说了不算,自己愿意上学就上学,愿意出去做事情就出去做,如果不愿意的话,就可以呆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家长就不应该管自己。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养成了服从家长要求的意识,就会有了适应社会的意识,适应环境的意识,即使他知道读书比不过别人,很丢面子,也必须去学校,如果不读书就得去干活。你的孩子现在已经形成了我行我素,自己说了算的观念和态度,他就不会听从家长的,当然更不会听从老师的。他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越来越要面子,越来越感觉到家长无法怎么地自己的时候,他也就只能呆在家里。
“自我中心”的意识,在小时候,表现的就是自己想要什么就应该得到什么,自己想玩什么,就应该玩什么,家里的人都要围着他来转,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不想睡,家长逼着也不行;上了学以后,自我中心表现的就是,时时处处要得到别人的推崇,要比别人强,学习上比不过别人,在吃、穿、玩上也要比别人强。通过吃、穿、玩,在家里父母还要围着自己转;在学校里,也是通过吃、穿、玩来吸引一批同伴围着自己转;随着学业的提升,可能不良的学业成绩越来越影响到自己的“中心”地位,只靠吃、穿、玩不能够在要求家长围着自己转了,老师同学都忙着学习,也不以他为“中心”了,这个时候他就只能呆在家里了。
你别看他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实际上他也并不一定就是喜欢看,也不一定就是喜欢玩,他是找不到感觉了,就像一颗没有行星围着转的太阳,失去了自尊,失去了荣耀,成了一个孤零零的野魂孤鬼。你想一想,他不找他妈妈的差,还能找谁的?妈妈现在不是围着他转了,而是跟着他找茬了,他不埋怨才怪呢。可以说,当初谁围着他转得越多,现在受埋怨的也越多,甚至包括当初上学一起玩耍的朋友。这就是“自我中心”的失落所造成的,你说这怨谁呢?不是我们家长当初的教育给造成的吗?
第二,孩子缺乏责任心。
如果孩子仅仅是一个“自我中心”的话,问题还不至于这么严重,影响更严重的原因就是孩子缺乏责任心。责任心,就是做事情要对事情的结果和影响负责,就是力争把事情做好;对待人,要对相关的负责,例如,出去找事做,就是对家庭的经济收入负责,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负责;对待自己,要对自己的形象和前途负责,例如,上学读书,就是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情,不能沉溺于电视游戏之中,就是对自己的形象负责。
我们家长可能从小就没有给孩子建立责任心。小的时候,处处呵护备至,事事包办代替,弄得孩子不知道自己该有哪些责任,走路不小心,跌了一跤,是路的责任,路就被家长狠狠地跺两下;自己只顾玩,没吃饭,饿了,是妈妈的责任,妈妈没有及时追着喂,妈妈除了自己很自责,还得多给孩子零食吃,想吃什么就给什么;穿衣服、吃饭、上学装书包、回家做作业,可能都成了父母的责任,更不用说孩子对家庭有什么责任,对父母应该有什么责任。最终,孩子即使上学读书,也是给家长读的,做作业也是给老师做的。这样的孩子即使到了应该干活的年龄,他也只会躺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也不以为自己应该出去上学、出去干事。甚至他根本就不知道上学、做事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如果父母逼着自己出去,就会以为那是父母不近人情,不疼爱自己,所以你的孩子嫌他妈妈不疼他,一点也不奇怪。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实际上是最苦恼的。我们想一想,人的成就感是从哪来的,小时候可能就是父母的夸奖中得来,而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他的成就感就只能从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中感到,人的价值,就是责任的大小,承担的责任越大,价值就越大,承担的责任越小,价值就越小。一个毫无责任的孩子,他就根本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不用说对社会没有价值,在学校里他也找不到自己的价值,甚至在家庭当中,别看他整天看电视玩游戏,实际上他最大的苦恼还就是对家庭他毫无价值。
原因就在于孩子从小没有责任心,既没有对自己的责任,更没有对家庭、对别人的责任。对自己没有责任,就不会喜欢读书;对家庭没有责任,就不会出去找事做。这样的孩子我们就不能期望他会为别人着想,也不能期望他自己有点出息。这不就是因为我们家长没有给与责任的教育吗?既然原来没有,现在的责任就仍然还在父母的身上。
第三,孩子没有尊重感。
尊重感,就是对他的人尊重,首先是对父母的尊重,听从父母老师的要求;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就是自重,拿着自己当回事。这是一个更突出的问题。可能孩子从小没有受过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的教育。
尊重的情感,也是从小就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在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惜财物,是对事物的尊重;父母劳累的时候,父母有要求的时候,要听父母的话,要主动给父母服务,这是对父母对他人的尊重;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不吃零食,不吃垃圾食品,不贪玩,认真读书,保持自己良好的形象,都是对自己的尊重。
一个“自我中心”的孩子,家长都是围着他转,自然不用说他不会尊重别人的;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既不需要对自己负责,也不需要对他人负责,就更不用说他会理解别人和尊重别人。尤其是对自己从来就没有责任的孩子,更不知道如何尊重自己,也不会考虑自己的将来前途问题。
孩子现在躺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父母告诉应该上学,或者出去做事,孩子不仅不听劝说,而且还瞧不起妈妈,实际上,就是内心没有尊重的感情,就是对父母的不尊重;十七八岁了,不是积极地追求上学,准备考大学,就是对自己的不珍惜对自己的不尊重,一切都只是无所谓。当“皇帝”当惯了,就得时时处处别人都为他着想,现在躺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父母出去赚钱生活,完全都是应该的。想一想,这是谁的责任,不都是我们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该给的教育而没有给吗?
第四,就是孩子为人处事没规矩。
讲规矩,就是做事有规范,做人懂规矩,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做事情的要求和方法;做人,更是不能依着自己的性子来,而是要遵守纪律,遵守规范。孩子十七八了还能躺在家里不上学不做事,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没有形成一个守规矩的习惯。
自由,是人人都想的追求,但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人类自身的能力上的。也就是说,人的自由,是人自身的能力成长的结果,而不是别人给与和允许的。当你感觉不自由的时候,不是说明别人对你的要求严格,而是自己的能力不够。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在孩子还没有能力的时候,就给了孩子大量的自由,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规矩,没有规范。
可能就是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而且大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照顾得过来,可以尽着孩子自己的意愿来做事。久而久之,给孩子养成了一个没规没矩的习惯,受不得约束,受不了规范,甚至会以为所有的规矩都是和自己过不去。在你要求孩子应该上学或者出去做事的时候,孩子,甚至我们家长也没有意识到,上学就是十七岁的孩子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事情,不上学就必须出去找事做,十八岁了就应该自己养活自己了,这都是规矩,而不是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来做的。
孩子为什么书没有念好,不就是不遵守学校的规矩吗?孩子为什么不能出去找事干,你想想,哪一个地方是没有规矩的吗?孩子不愿意出去吗?可是,到那里能够没有规矩呢?有规矩,他能受得了吗?现在,可能只有你的家里没有规矩,看电视没有时间限制,玩游戏可以尽着自己的意愿,不管劳动不劳动,都可以有饭吃,有衣穿,所以,他也只能呆在家里了。你说这又怨谁呢?
真要挽救你的孩子,真要挽救你的家庭,不见得就是让孩子去读书,也不见得就是让孩子出去找事做,而是把孩子缺的东西给补上,把家里缺的东西要添置上。
自我中心,要不得,无论到哪里,谁也不会围着他来转。要让孩子学会围着别人转,到单位,要围着领导转;到工厂,要围着老板赚;做事情,要围着事情转;要赚钱,就要围着钱来转。
没有责任心,更是要不得。没有责任心,什么事都可以不做。做事情,尤其是做有意义的事情,本身就是负责任,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他人负责;既要对事情负责,又要对结果负责。赋予孩子应有的责任,孩子才能走上正轨,有了责任心,家长才能不操心。
学会尊重人,学会尊重自己,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人际关系不是靠能说会道建立的,而是靠尊重他人互动起来的。只有能够做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只有会尊重自己,才会努力读书,才会努力工作,才会在意自己的形象和素质。教给孩子学会尊重人,尊重自己,孩子才能回认认真真地做点事。
守规矩,重规范,是出去做事情最重要的法则。一个人无论到什么地方,首先要知道的,就是人家这里有什么规矩;一个人无论做事么事情,首先要知道的,就是做这件事情的规范是什么,应该如何做,哪些不能做。知道了规范,才有办法做;按照规范做,才能不出错。
其实,孩子的问题,也就是因为我们家长的一些错误观念和态度影响和教育,才导致你对孩子这样的教育和做法,才导致你现在的担心和焦虑。
你想一想,如果他不是你的孩子,只是你手下的一个员工,让他读书他不读,让他干活他不干,整天躺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还要埋怨别人不疼他,还要不断地找别人的差,你会怎么处理?很简单,开除,解雇,赶回家。可现在他就是你的孩子,责任就还只能是落在你的身上。怎么办法,我想从以上的原因分析中应该知道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