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呆在家里怎么办?
李老师:你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的困惑进行答复,您把孩子比喻成难以放飞的风筝,并帮我分析了难以放飞的四条原因。您的见解真是一针见血,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使不知道怎么办的我明确了方向,我和我的家人再次向您表示感谢。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把孩子教育成这样,感到非常惭愧,我只注重了孩子的学习,忽略了如何做人的培养,结果,学校不去了,失去了生活的航向与勇气,遇事没有自信心,破罐子破摔,这是我天大的失误啊!孩子小时候,对学习的重要性灌输较多,那时孩子也算争气,整个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在班中处于中上游水平,到了初中也很要强,在班中曾是前几名的学生,可是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学习方法也不对路,晚上做作业熬夜,结果第二天起不来,上学隔三差五,大人嘱咐也没听进去,慢慢地也就不上学了。
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其成长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我始终没有放弃,这也是大人的义务和责任,只是苦苦求索,没有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自从遇到了您,如拨云雾重见天日,我看到了生活的屡屡阳光。
李老师,我再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对孩子进行教育,我已明确了方向,我白天上班,只有晚上与双休日可以和孩子在一起,如何设计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树立起生活的勇气,我还感到茫然,请李老师予以赐教。
家长 刘水成
这位家长:您好!
既然你已经明白了“难以放飞”的四个原因,那么,你就应该从这四个原因入手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考虑到如何利用双休日和孩子一起活动。
首先看孩子的“自我中心”问题,原因就是家长的娇惯,或者事事围着孩子转,或者很容易随从这孩子的意志所导致的。孩子在外面找不到“自我中心”的感觉,所以就会一直呆在家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不能继续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在家中是最重要的人为家长必需看着自己的情绪过生活。家长不要太在乎孩子的情绪如何如何,各人忙各人的,每人都有自己的“中心”,就是家庭,而不是孩子他个人;反过来,应该通过家庭的一些交流讨论,通过一些家庭的活动让孩子知道“家庭中心”这个概念,通过父母对家庭的收入、支出,家庭的地位,家庭的荣辱,家庭的发展等等,让孩子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家庭中的一员,也应该为家庭的发展来转,而不是家庭都围着自己转。
在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向“家庭中心”的转变中,孩子的责任心,孩子的尊重感,都会慢慢地建立起来,让孩子寻找或者知道自己能够为家庭做点什么,能够为自己的做点什么,更应该知道家长正在为家庭的兴旺做着努力,为自己在努力,自己最起码的付出的应该是尊重和珍惜。
另外,必须尽快地建立家庭的生活以及各方面的规矩,比如,吃饭的时间,睡觉的时间,上班的时间;比如,家庭卫生的清扫,做饭的分工;比如,看电视、玩电脑、看书的时间和方式,等等,一个没有规矩的家庭,就不会有秩序,就更不会有教育,就很难成长出一个可以用得上的孩子。
首先得让孩子动起来,让孩子有事做,无论你动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让孩子有事做,孩子才能感受的尊重和责任,才能接受规矩,才能转变自我中心的意识。
孩子现在不是没有生活的勇气,而是没有走出去的勇气,更重要的还是缺乏继续上学的勇气。只有有事做,孩子才能找到信心,才能找到感觉,现在上学,就是孩子最应该做的事。找事做,可能在孩子的头脑中是根本不屑一顾的事情,他不仅仅是干不了什么事,可能重要的是他认为没有值得自己去做的事。
孩子现在只有17岁,他的大多数同龄人还都是在学校里读书,尤其是那些有成就感的人,没有不是在学校里的,或者是高中,或者是大学,最起码也是在职业学校。其实,这是孩子心中的症结。孩子还是呆在家里,只是对上学不甘心,但是,他因为碍于面子,不能开口,也不能行动,这需要家长或者请人进行当面的咨询和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