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家长,我有一个7岁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我和我爱人都在外地上班,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同女儿待两天,平时都是婆婆照顾她。
我女儿成绩不是很好,在班上属中等偏上,我们对成绩要求不是很高,没有给她太多的压力。通过快一年的学习,我发现女儿对学习不积极,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这次五一节,我们准备外出活动,事前我们把安排也给女儿说了,希望她能在外出之前把家庭作业都做完,但她想一天做一点。我们同意了她的意见,主要想让她体验一下是把作业做完后痛痛快快玩好,还是天天都要做作业,玩不痛快好。结果跟我们分析的一样,大人小孩都没有玩好。通过这次事情后,我想她会吸取教训,但我却错了。上个周末由于我们要参加一个亲戚的生日宴,我让她先把作业做完,但她又想一天做一点。我给她讲了上次的教训,没有效果,我只有强令她把作业做完。虽然她把作业做完了,但不是自愿的。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她理解我的要求是正确的?如果一年级不把习惯养好,会影响她一辈子的,我们又不能天天监督她,希望她能自觉,好像又不太现实,这让我很苦恼。我看您写的文章,对我启发很大,知道您学问高,办法多,所以想请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帮帮我。谢谢! 此致
一位心急的家长 2008.5.19
这位家长:您好!
孩子的学习态度,其实就是一种做事的态度的迁移,而且是在长期的家庭生活当中积累形成的。比如愿意做的事情就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做,表现在学习上,遇到作业多了,或者难了,或者有更感兴趣的事情,就会显得消极和倦怠。
孩子的学习一般有三个层次:最表面的层次,就是学习的成绩;稍微深一点的层次就是学习能力;而更深的层次就是学习品质。这就像大海里的冰山一样,露在水平面上的只是
我们一般看到的,大多都是孩子学习的表面层次,关注的也往往只是表面层次。但是,学习成绩是需要学习能力来支撑的,没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可能成绩都是暂时的,学习能力的层次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这些能力及需要学习过程的培养,也是取得成绩的必须,但一般很难看得出来了。
学习能力这一层次可以支撑孩子走过小学,甚至中学,但要走得更远、学得更优秀,可能就必须有过硬的学习品质这一深层的内容来支撑。
一般来说,跟老人照看和抚养的孩子,能够在班级里属中等偏上,就已经不错了,对学习的态度也不可能有多积极,而且还会在很多事情都是自作主张,又不负责任。表面上看来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影响和教育孩子最多的老人,关键因素还是在孩子的父母本身。
孩子在完全无知和性格态度形成期,最容易接受的就是他身边的人和事,如果他身边的人都整天忙忙碌的,那么,孩子也就接受了忙碌;如果孩子身边都是很悠闲的人,比如老人,一天到晚,无所事事,有事情,做也可以,不做也可以,那么,孩子也就会形成这样的处事观念和态度。老人到了退休的年龄,大多都是专门在家照看孩子,看起来这对孩子的安全和饮食是有好处的,但对孩子的时间观念、做事的态度都会形成不良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错误的观念。
曾经有一个一直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在小学老师要求写一篇《我最希望的事情》的作文时,他的作文写的就是《我最希望退休》,他说,他希望能够尽早像爷爷一样,可以养养花,喂喂鱼,看看小画册,累了就可以看看电视,不想和爸爸妈妈那样整天忙碌。因为,这就是孩子的生活感受。
除了老人的生活特点以及悠闲心态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之外,还因为,一般的老人往往都因为有时间,也有空闲,能够允许孩子拖沓、磨蹭,只要没有危险,孩子做什么既不需要催促,也不需要指责,这样也就难以给孩子形成生活和做事情的规矩。
再者,老人一般观念上比较落后,观点上比较保守,对新事物不敏感,一般和孩子很难沟通,但是他们更期望得到孩子的喜爱,就会给孩子一些精神上的“贿赂”,在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上允许孩子胡作非为,或者用小恩小惠来取悦孩子的欢心,这样教育和引导出来的孩子可想而知。
并不是所有老人照看的孩子都是这样,有些老人尽管退休下来,不需要工作了,但也不能闲着,尤其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该起床了,一定要叫孩子起床,该做什么了,就一定要让孩子做,生活既有规律又忙碌,既能照看孩子饮食与安全又能严格管束和要求孩子。
现在我们很多当父母的,只图自己的清闲,只需要一门子心思干工作,就会把孩子推给老人照看,父母的这种教育观念是影响孩子教育的关键,自己清闲了,孩子却惯坏了。
这样的教育和培养孩子,实际上只是当作了一个宠物来养了,而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真正的人”培养,等到孩子上学了,开始初步进入社会了,需要建立社会化的人际关系,需要学习文化知识,需要掌握社会生存之道强化训练的时候,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培养的本来就是一个家中“宠物”,就不要期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社会上的“人物”。
大概原因就在于此,这是现在社会的通病。如果是这样的话,援引明白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应该明了了。真正要纠正孩子的问题,或者要求老人严格要求和管理孩子,给孩子形成生活和学习的规矩,或者完全由自己带孩子,让孩子在自己的忙碌中感受工作的辛劳,树立吃苦耐劳、珍惜时间、踏实努力的态度、习惯和观念。
现在孩子还小,一切都来得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