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老师,您好! 我现在跟孩子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孩子的爸爸不在家,我尽量每天晚上陪孩子打篮球,早上起来又打羽毛球,只要他喜欢打,在尽情的玩耍中寻找开心与快乐,孩子这几天对自己的事情逐渐有了责任心,我很高兴,只是有个问题想再向您请教。 因为我的小孩脾气有些暴躁,我今天看了您去年为一位家长解惑的一篇文章,基本符合我的情况,因为我的孩子也是“能哄不能强”,还有我自己经常也是这样发脾气,耳濡目染,加上孩子越来越大,他的能量也是越来越大,危害也是可想而知,错误我认识到了,关键是我怎样做?您在文章中提到“我平时辅导孩子的时候常常会注意到,凡是脾气不好的孩子,他并不对我发脾气,而是对父母动粗,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行动上,有时候都让我看不下去,但是家长却是无动于衷,好像那是应该的”很不幸我有时就是那个家长,虽然没有这么严重,那是孩子还小,大了保不齐一样忍受那样的委屈。教育孩子走到这一步,我们该怎样?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应该怎样?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跟孩子就发生了一次矛盾,吃饭的时候,他大喊一声“啊”,我问他怎么了,他冲我大喊到“狗抓了我的腿了”(语气中有抱怨),我说“又不是我让狗抓你的,怎么怨我?”他说“非得让我出大事,你才关心我吗?”我说“出怎样的大事”他说“我死了”,我说“怎么可能?你每次生病不是妈妈管的?这两天我忙着给你的牙做窝沟封闭,也是关心你,再者说了,每次吃饭的时候我说过你不要把狗放出来,你愿意的”。他开始狡辩,怎么说的我记不太清了,就是不承认他怨我了,后来我就不跟他争吵了,起身离开了餐桌,后来我听见了他摔筷子的声音,我又返了回去,问他为什么摔筷子,并告诉他如果不尊重妈妈就不要吃饭了,并把他的饭和菜全扣到了一起,准备倒掉,他就开始阻挡我,可是我依然扒开他把饭倒进了厕所,他疯了,冲进厕所把手伸进便池开始使劲的掏,并用力甩出来,把卫生间的一些工具摔出来。我依然不理他,等他脾气下去了,他过来想向我道歉,我制止了他,并让他把厕所的东西收拾好了再来找我,他照办了,然后过来跟我说“对不起,这事是不是就过去了”我说怎么可能,你收拾厕所是应该的,那不是道歉,做了错事说一句道歉就想没事,怎么会那么容易,到了学校,学校有校规,到了社会上,社会有法律,在家里也一样有规矩,要惩罚的,他说怎么罚?(其实我真是不知道怎么罚,所以这孩子总是钻空子)我让他说,他说的是抄课文,做卷子,不玩电脑等等。我说我不要这样,这些惩罚都对你自己有利,(我努力想),我要你替妈妈买明天和后天的早饭。他痛快地答应了。 这件事我做的有没有不妥的地方?还有就是怎样才能改掉他的暴躁,我也知道让他尊重,可是说了那么多的道理和故事,很苍白,我也知道要尊重他,可是他无理取闹的时候也要尊重吗?那不是纵容吗? 其实我的孩子是个很善良的孩子,经常帮我做家务,每天洗碗,(还需要督促),来客人之前,他会帮我买菜,洗菜,切菜,准备冷饮,一干起来就是一个小时,哼着小曲,很是惬意逍遥的样子,吃到好的东西一定给我分,到饭店吃饭时,总是先给我夹菜(只有我们两个人吃饭时,他很正常)。我有时搞不明白,怎么犯起浑来,就什么都不是了?
孩子的妈妈
这位家长:您好!
我们就以中午吃饭你和孩子发生的矛盾为例,来看看问题何在?如何解决?
首先说,孩子“啊”的大声喊叫,开始可能并不是对着家长来的,只是对狗抓他的一种情感,如果家长不理会,表示可能孩子自己也就过去了。可是家长却就在这个时候要问孩子“怎么了?”为什么一定要问他怎么了?这不就是在没事找事吗?这不就是在引导孩子发泄不良情绪吗?
难道我们家长自己就不会冷静地想一想,孩子在干什么?凡事都要问,而自己不会动脑子,本身就不是善于动脑的榜样。所以很多原本比较聪明的孩子,都是被唠唠叨叨的妈妈教育引导成了情感肤浅、不会思维的粗人,野人。
所以,你的孩子就会冲着你大喊道:“狗抓了我的腿了”。这句话里,首先是暴露了孩子的不懂礼貌,不会尊重家长,和家长说话应该用这样的口气吗?可以这样来回答妈妈的问话吗?可能这一点你不会在乎的,但这却是教育孩子的关键点,凡事懂规矩,凡事讲理道,这是家庭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再者,孩子的喊叫就是赢得家长关注的一种方法,他并不见得有多疼,也不见得受了多大的伤害,却是找到了一个向家长耍娇、取闹、发脾气的理由,可能这已经是习惯了的行为,也就是在不断得到家长的相应招呼之后所形成的强化。有些孩子为什么就喜欢出洋相、做鬼脸,甚至撒娇、耍赖、使横,原因就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的招呼。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应声了,孩子就又会得到进一步强化,他的赢得家长关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无论你使用生气还使用关爱的口气和他说话。
而你的回应却是:“不是我让狗抓你的,怎么怨我了?”这句回应的话很不地道:
第一,你给了孩子一个推脱责任的感觉。无论你是否有责任,这样的说法,就给孩子树立了或者给了孩子一个家长也会推脱责任的感觉,所以,以后孩子遇到麻烦的事情也会这样推脱责任;
第二,你这样的回应,恰好给了孩子继续闹事的理由,就是孩子说的:“你非得让我出大事,你才关心我吗?”孩子的观念中就认为,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应该有家长来关心,家长来照顾,这本身就是错误的,也就是家长娇生惯养和包办代替所养成的,而且孩子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来负责,虽然你的话中说明了这一点,“不是我让狗抓你的”,但你仍然还是从推托责任的角度来说的,孩子根本就不会理解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回应只能加剧孩子的闹事,也只能培养孩子不讲道理的品德。
后来,家长还在继续诱导孩子不讲道理,而且在无限升级你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你说:“出怎样的大事?”孩子接着就更极端地说:“我死了”。
一句“出怎样的大事?”就是给孩子一个错误的引导。我们当家长的,为什么就不能在这个时候借着这个机会说:再大的事,也是你自己的事,也应该你自己处理。而你的这一问,却诱导出一句“我死了。”“死人”这是家庭环境中最忌讳的言语,也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最敏感最犯忌讳的词语,你的孩子却能脱口而出。可以看出,孩子已经“训练有素”了。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情绪化,凡事不是实事求是,而是无限上纲,走极端,如果孩子经常这样的话,他就会遇事不冷静,凡事不思考,马上想出最极端的词语进行回应,因为,孩子学会的就是情绪化处理问题。这可能就是孩子愿意动怒动粗的根本原因。
在你把你孩子的恶性情绪诱导出来之后,你又和孩子开始了“拉锯战”。你用平时自己关心孩子的事情来向着孩子,你说:“怎么可能?你每次生病不是妈妈管的?这两天我忙着给你的牙做窝沟封闭,也是关心你,再者说了,每次吃饭的时候我说过你不要把狗放出来,你愿意的。”你的话语中,一是强调自己关心孩子,而不是要求孩子自理自立;二是又在埋怨孩子放狗出来,本来狗就是孩子自己放出来的,我们家长可以直接要求孩子,你自己放出来的狗,出一切问题都由你来负责,而你却转了一个弯,只是说“你愿意的。”
“你愿意的”能说明什么?这是在教育孩子吗?这不就是泼妇骂街式的争吵吗?所以孩子才会和你进行狡辩,孩子的狡辩能力也就是在这样的对话中培养起来的。家长当到这个份上,和孩子之间还有什么差别,这不都是在一个水平上了,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正面教育和培养又体现在哪里了呢?
家长离开了饭桌,是一种与孩子争吵的策略,孩子也明白,所以,他就会使出更加极端的行为,“摔筷子”。因为你不在眼前,看不到,但会听到,摔,是有声音的,而且可以表示自己的愤怒,这就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当家长再回来的时候,孩子就知道,家长很在意,而且已经无计可施了,他就会当着你的面开始“发疯”,“把他的饭和菜全扣到了一起,准备倒掉”。家长这个时候更不理智,孩子要倒掉饭菜,本身就是错误的,而家长却拿起来硬是倒进了厕所。孩子和你争的其实不是“舍不得浪费粮食”,而是在争“倒掉饭菜的权利”。倒掉饭菜,那本来是他用来发泄愤怒的方式和工具,却被妈妈抢去了,使用了,因此而显得他自己不够发怒了,所以,孩子就采取更加极端的方式,“冲进厕所把手伸进便池开始使劲的掏,并用力甩出来,把卫生间的一些工具摔出来。”
这个时候家长是怎么表现的呢?干什么去了呢?你还能升级吗?不升级就意味着投降。
尽管孩子在这时候能够向家长承认错误,但前面的“培训”却要比孩子承认错误来得更加有效,更加牢固,以后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照样没有别的方法,还只能是这样的走极端,发泄,因为,家长就是在不断地这样诱导孩子走向极端。 至于说到时候的惩罚,其实这只是对过错的一种弥补,就像杀了人要偿命一样的没劲,但这也应该是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你的道理是对的,“收拾厕所是应该的,那不是道歉,做了错事说一句道歉就想没事,怎么会那么容易,到了学校,学校有校规,到了社会上,社会有法律,在家里也一样有规矩,要惩罚的”。
孩子他说:“怎么罚?”可能孩子这时候是诚心的,的确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你也说需要罚,但看看你是怎样罚的呢?孩子他说抄课文,做卷子,不玩电脑。你说不要这样,这些惩罚都对他自己有利,难道你想惩罚的对他不利吗?那么,你能想出什么样的方法呢?你所想出来的“替妈妈买明天和后天的早饭”。这是对他不利的吗?那么以后孩子不犯错误的时候不是不应该给妈妈买饭了?给妈妈买饭对孩子有什么不利呢?
更为严重的是,你的这种“对孩子不利的”而能让妈妈省事的惩罚,会给孩子形成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结果呢?那不是和战争中战败的一方得给胜利的一方屈膝下跪、侍奉供养一样吗?你想一想,你和孩子之间就是那种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吗?或者就是在不断地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这种情感和意识吗?犯了错误,承认了错误,就好像认输了一样,就得为家长服务。难道你没有想到“给妈妈买饭”和“抄课文、做卷子、不玩电脑”有什么不一样吗?难道不都是孩子应该做的吗?
其实,惩罚,不见得就是要伤害对方,也不见得就是为了对孩子不利,尤其是我们惩罚孩子就是为了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向良性方向发展,主要的惩罚原则应该是:让孩子有所反思;让孩子有所补偿;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哪怕是惩罚罪罚,大概也是这样的吧?并不是越让人遭罪越是有效的。
首先,我们可以让孩子写出自我反思的书面材料,这样既可以促使孩子深入思考,自己都错在哪些方面,有什么危害,以后如何改正,遇到这样的事情如何做,家长要以借此书面的东西多和孩子进行讨论和交流;
再者,可以永远禁止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放出狗来或者类似这样孩子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玩电脑,看电视。尤其是一些孩子特别喜欢做有可以不做的事情,可以根据孩子错误的大小来决定禁止的时间长短,让孩子在接受惩罚的同时也明白一些做事做人的规矩。
还可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进行补偿,不但要表示自己的真正认识错误,而且要真正用自己的行动来改正自己的错误。像抄写课文,做卷子,给妈妈买饭,都是应该的。监狱里的犯人也都需要学习一些生存型的技能,为什么孩子在改正错误的时候就不可以要求他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
野兽都是可以训练出来,走上舞台,为观众表演,何况我们人类的孩子。孩子不好的行为,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后天家庭教育或者社会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同样,孩子好的行为,也都不是天生的,也是需要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的。孩子好比一块土壤,你在他小的时候种上什么样的种子,将来就会长出什么样子的苗来;孩子也好比一块木材,你进行什么样的雕刻,它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样子来。
我想,从前面针对你和孩子中午吵架的事件分析中,你可以看出你对孩子教育是对还是错了吧?你也应该知道,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来引导和教育训练孩子的良好行为与品德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