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课堂环境
从社会生态效应的角度来看,课堂环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主要来源。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效的学习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主动的、自发地学习。教师要想成功地建立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就必须竭尽全力去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学生的有效学习的心理需求,主要是自我感觉、学习任务的需求、人际关系的需求和学习权力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控制课堂的主宰。新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拥有课堂的控制权,让学生体验如何进行个人控制。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贡献者”。教师做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先天固有的学习、成长和对自己学习负责的倾向。要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和目标。当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个人控制、自主学习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有多么重要的话,那么,教师的观念的改变就会自然一些,教师就会产生比较舒服的感觉,而不是不甘心。
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知识的储存库,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课堂中的单向交流就成为必然。如果教师能够理解:自己更象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资源,以及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适当的信息管理工具的引导者,那么,教师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指导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学习,共担风险。教师首先应是教学的设计者与反馈者,教学环境必须是适合不同的学习主体的独特需要,即可以是个别化的独立学习,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应该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当他们的自我动机被激发起来之后,教师就需要鼓励他们努力成为自己所选择的学习领域的专家。在某些领域学生可能比教师懂得还多,让学生以他们自己方式来向教师展示他们的专长,成为一名小老师。这样,教师和学生就有机会以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最容易受益于自我指导的学习。只要教师能够教会和发展学生的介绍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的技能,学生就会相互分享新的学到的知识。
教师要有目的的组织一些鼓励学生承担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调节,自我指导,习得某些完成挑战性任务的技能。鼓励学生承担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发展学生承担挑战性任务的技能,将会有助于抵消厌学、担心失败和退缩等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接受成功。学生不仅担心失败,还经常由于同伴的压力而担心学习上的成功。为此,学生需要学习以尊重每个人独特才能和贡献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知识并呈现自己的结果的某些技能。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所取得独特的成绩,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奖励自己的学习成绩。
教师要自己树立榜样来鼓励学生迎接挑战性的任务,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取得成就,及时制止同学之间的消极评论。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创造一个真诚尊重和重视所有学生的、积极的、有社会情感支持的氛围,是一个很重要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对于那些持续学业失败的学生来说,对冒险的不安和恐惧心理尤为强烈。这些情绪通常伴随着不信任、敌意和攻击性。如果承认能为他们创设相互信任和尊重的环境,这些学生的不安全感就会降低。学生才能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者也使学生认识自己心理功能的最佳时机。
学习环境的创设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一个能够激励所有学生的平等赛场。学习中的考试看来是公平的,其实对每个具体的学生来说,是最不公平的,因为参赛者的生活背景、知识基础、认知方式、心理需求等等,并不完全一样。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比赛,就很难说是一种公平的竞争。
创设学习环境的主要方法是:
1.让学生控制课堂;
2.让学生自我指导学习;
3.鼓励学生自我挑战;
4.真诚地尊重学生;
5.建立平等的赛场。
思考题:
1. 学生的学习环境都包括哪些方面?这些方面之间是什么关系?
2. 教师在创设学习环境中的地位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