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六字诀”
品味语言,要品出用词的精妙,品出情感变化的微妙,品出内心的爱憎,品出人格的魅力,品出自己心中的歌。在阅读教学中,我将品味语言的方法归结成“六字诀”。
一 解——理解关键词
解,就是理解词语的意思,不仅理解词语的原意,更要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词语是构篇的基础,通过理解词语,从而把握文章主题。
每篇文章中都有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说其关键,是因为它能引导读者很好地体会文中真情。比如《行道树》一文中,“堕落”“点缀”“固执”等词语。所以在学生初读了文章之后,我就与学生交流:
“你喜欢行道树吗?”
“文中哪些细致的描写感动着你?”
当学生交流到“堕落”一词时,我们共同交流体会出:此词本意是(思想、行为)往坏里变。但这里是贬词褒用,写出了行道树安心于这种恶劣的环境。因为它要改变这恶劣的环境。
“还有呢?”
学生又开始交流其它的词语,比如“固执”是性情和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这里也是贬词褒用,虽然城市环境恶劣:“充满车辆与烟尘”,“人们早已习惯于污浊了”,麻木不仁。但是行道树却一如既往地制造着清新,虽然这清新微不足道,虽然这清新不被珍惜,但是它们默默地奉献着,勇敢而坚定。
学生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逐渐领会到:理解关键词语,也就很好地理解了句子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了文章的精神所在。
二 读——静心读文章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明了读对于品味文章的重要性。读有很多形式,朗读,诵读,个人读,接力读,齐读等。
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我让学生在默默地读文中,体会文中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体会描写的逻辑性。
“同学说21、22两段写得好,同学们再静心默读,体会到底好在哪里?”
最后得出:作者真实地写出了“我”心理的变化过程:左脚迈出一步,有了信心——右脚迈出一步,信心大增——走下悬崖,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具体细致,又富有逻辑变化,让读者真实地体验了作者的心理成长过程,并且感动着他的这种变化。
这种体会是学生在默默的读书中感受到的。
三 说——与人物对话
在体会人物的时候,可以针对人物的行为,让学生与人物对话,通过对话,发出心声,更加体会文中人物的处境。
学习《风筝》一文,当学生读完了关于风筝描写的语句:“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将要完工了。”我说:“小弟弟做出了这样的风筝,如果这个小弟弟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呢?”
学生说:“小弟弟,你真聪明。”
“小弟弟,你的手真巧。”
“小弟弟,你真可爱。”
“小弟弟,我爱你。”
从学生说的内容看出他们喜欢文中的小弟弟的聪明、可爱。有一种爱护他、支持他的情怀。
我说:“身为哥哥的我没有像我们一样欣赏弟弟的行为,他是怎么做的呢?……如果这位哥哥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学生又开始说了:“你太没有哥哥的样子了,你就这样爱护自己的弟弟吗?”
“你太粗暴了!”
“你把小弟弟吓成这个样子,你不该感到自责吗?”
“你凭什么这么做呢?”
……
“是啊,凭什么?是谁给了哥哥这样的权利?”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是封建的教育思想,是老幼尊卑的陈腐观念。那么学生进而理解到,我的残暴的举动:抓断、掷、踏扁,“傲然”的神气其实是封建教育思想的缩影。我们该愤怒的、该指责的、该抛弃的是虐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
在与文中人物的对话当中,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爱憎,从而体会了文章的情感。
四 想——深入地思考
对于重点句子,学生的体会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有时思考得片面些,有时思考得浅了些。这时,就需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再想一想,才能体会得更全面,更深刻。
学习《春》一文,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有学生交流了关于春雨的描写的句子:“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因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密’‘细’。”对于春雨的特点的体会,这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提醒学生:“再读读句子想一想,还有怎样的特点?”学生通过再思考,说:“还写出了春雨的‘亮’‘柔’的特点。”思考到这儿,学生再感情诵读春雨,关于春雨的特点把握得就比较全面、深刻了。
五 听——于无声处听声音
文章因为所用人称的限制,或者因为篇章的需要,有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到。那么在这儿做做文章,对于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学习《冬夜的灯光》一文,“我”在夜晚出诊回家的路上,文章是这样描写的:“沿途农家的灯仍然都开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着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回去。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
“是啊,沿途农家是一种怎样的等待呢?大家能够展开自己的思维,想象一下,老师给你起一句: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户农家,只有老夫妇二人……当然,你也可以想象其他成员组成的家庭,大家来描述一下,家里的人会说什么,做什么?”
有的学生是这样描述的: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户农家,只有夫妇二人,只听老翁对老妇说:“医生的车子驶过去一段时间了,估计给孩子诊断完了,应该快返回了吧。”老妇人说:“老头子,我耳朵有点儿背,你听仔细啊。”
过了一会儿,老翁说:“老婆子,你听听,医生的车子开来了,我听到了车子隆隆的声音。”
老妇人侧耳倾听:“嗯,好像开过来了……是的,我听到了。”
车子分明地经过了他们的屋子。
老翁说:“老婆子,医生的车子已经走远了。我们的灯光对他眼睛不起作用了,我们熄灯吧。”
老妇人听了说:“好吧,希望我们的灯光给他带来光明,驱走路上的严寒,上帝保佑你,好心的医生,愿你一路平安。”
其实学生在想象人物对话的时候,他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思考人物的语言,而这些都要符合西部人们的特点:温暖、友谊、乐观。
再比如《伟大的悲剧》一文,文章最后写:“……他才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话。”
我引导学生于此处思考:“他对祖国、忠诚于探索事业的伙伴、朋友,爱人会说些什么话呢?”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
“别了,我亲爱的祖国,您的儿子再也不能为您贡献力量了!
别了,我的伙伴,我们为了祖国的探索事业,曾经一起并肩奋斗过,我多么希望能再和您们一起携手作战啊!
别了,我的朋友,我们曾经一起喝酒,一起聊天,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啊。
别了,我的妻子,我是多么地舍不得你。但是祖国的探索事业需要我,需要我付出我的一切。我自豪,我能为祖国而牺牲自我。不要难过,坚强地活下去。祖国的探索事业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学生在叙说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把握人物对祖国、对伙伴、对朋友、对亲人的情感,更加体会到其对探索事业的深深情谊,体会到了人格的魅力。
六 改——重新运用语言
《小溪流的歌》是一篇童话,篇幅较长,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改编:我们先一起改编了每一小节的开头两句,然后让学生自己改编每一小节歌唱的内容。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山谷里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
小溪流在狭长的山谷里奔流,
它对枯树桩歌唱:
……
小溪流长成小河,
它对孤独的无涯歌唱:
……
小河汇成了大江,
它变得强壮而有力量。
它对泥沙歌唱:
……
最后
蓝色的海洋欢乐地动荡,
它对腐朽的沉船歌唱:
……
最后又一起总结了最后的一小节。
啊,
小溪流的歌无尽无止,
小溪流的歌不知疲倦,
小溪流的歌兴致勃勃,
小溪流的歌充满力量,
小溪流的歌热情奔放!
在改编中,学生读懂了原文的内容,把握了小溪流的情感,然后自己运用语言,来重新歌唱、赞美小溪流。
品味语言,“六字诀”是基础,在六字诀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地发挥。其实,学生能自由地、自在地沉浸在读书之乐中,无“诀”而胜有诀,无“法”而胜有法,才是品味语言的真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