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六大情感杀手”
五 “追名逐利”促成了孩子心浮气躁的人格品质
“追名逐利”,就是追求名誉,追逐利益。名与利,既是一种激励人们积极上进的动力,也是扰乱人们生活心态,是导致心浮气躁心理的直接根源。在现今经济社会中,“追名逐利”似乎已经成为正当的事情,但如果将“追名逐利”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项内容,那么,这必然会形成孩子一生贪图小利、心浮气躁的心理品质。
1、“追名逐利”的主要表现
有些家长喜欢一味地表扬夸赞孩子,给孩子物质奖励,孩子听到夸奖就趾高气扬,却难以接受批评和责备;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抢,却难以承担起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追名逐利”的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容易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一旦出现错误或者受到批评就会心理失衡、气急败坏。
2、“追名逐利”的原因分析
(1)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要求甚低。孩子稍稍有一点可喜之处,马上给与表扬和奖励,这对消极自卑的孩子是有益处的,但常常这样做,就容易给孩子形成在一种名利观念,让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表扬和奖励,而忽略了自己的虚心好学和客观实际行动。
(2)家长缺少教育方式方法,只会对孩子夸赞。由于教育方式单调,家长只会一味地夸赞孩子,给与孩子过多地奖励,甚至为了不伤孩子的自尊心,即使孩子有错误也不批评指正,久而久之,不仅使孩子固步自封,更容易使孩子只看重表扬,不能接受挫折和批评。
(3)家长对孩子的肯定大多使用物质奖励。物质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尤其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而富裕的经济条件下,对孩子反复使用物质奖励,比如给孩子用玩具、好吃的等等作为奖励内容,促使孩子物欲增长,使孩子的意识一直停留在对物质的追求当中。
(4)贪图小便宜的观念影响着孩子。有些家长自己的贪图小便宜的思想观念会在家庭教育中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理,使孩子及早地成长为一个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低层人物。
3、“追名逐利”的主要危害
(1)“追名逐利”的孩子容易更急功近利。因为家长的“追名逐利”的教育引导,孩子会更加重视名与利,而忽视了自身的素质水平的提高,当不得不接受批评的时候,缺乏耐挫能力,挫折感就特别强,难以承受。
(2)“追名逐利”的孩子更容易“见利忘义”。社会上的名与利的资源相对群体中的人数来说总是缺乏的,“追名逐利”的孩子必然会在社交当中贪图小便宜,与所在的群体发生冲突,让社会以及自己的群体所不容。
(3)“追名逐利”的孩子虚荣心更强。受到“追名逐利”教育的孩子,当自己特别希望得到的名利又很难得实现的时候,心里就容易失去平衡,容易出现心浮气躁、气急败坏的现象。
4、“追名逐利”的教育对策
(1)引导教育孩子淡泊名利。名与利,虽然是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动力源,而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现在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家庭,更应该引导孩子淡泊名利,不必持续地使用名利来激励孩子,要引导孩子不计较自己的身外所得,更注重客观实际与自身内在的能力与素质。
(2)引导孩子认识到努力和作为对自身成长的益处。孩子的成长中,最重要的不是名与利,而是孩子自身素质的提高。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个子长高了来激励孩子多吃饭;通过见识增长了鼓励孩子多读书;通过孩子的能力提高了鼓励孩子多锻炼。我们不必一定要通过物质刺激来激励孩子努力,也没有必要通过夸赞来给孩子一些虚荣,以激励孩子的虚荣心。
(3)引导孩子追求内向动力。人都是有追求的,不同的是,有人追求外向的,比如“名”与“利”,都是身外之物;而有人追求内向的,比如自身修养,能力提高等等。这两种追求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截然不同的。外向追求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出现心理崩溃,有相当大的负作用。而内向追求却是永无止境的,是一种永远不竭的进步动力。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基础工程,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内向追求,求得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家长最容易做到的,因为家长最容易发现孩子的身高、体力,甚至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提高,并能及时和孩子认识与分享。
五 “追名逐利”促成了孩子心浮气躁的人格品质
“追名逐利”,就是追求名誉,追逐利益。名与利,既是一种激励人们积极上进的动力,也是扰乱人们生活心态,是导致心浮气躁心理的直接根源。在现今经济社会中,“追名逐利”似乎已经成为正当的事情,但如果将“追名逐利”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项内容,那么,这必然会形成孩子一生贪图小利、心浮气躁的心理品质。
1、“追名逐利”的主要表现
有些家长喜欢一味地表扬夸赞孩子,给孩子物质奖励,孩子听到夸奖就趾高气扬,却难以接受批评和责备;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抢,却难以承担起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追名逐利”的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容易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一旦出现错误或者受到批评就会心理失衡、气急败坏。
2、“追名逐利”的原因分析
(1)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要求甚低。孩子稍稍有一点可喜之处,马上给与表扬和奖励,这对消极自卑的孩子是有益处的,但常常这样做,就容易给孩子形成在一种名利观念,让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表扬和奖励,而忽略了自己的虚心好学和客观实际行动。
(2)家长缺少教育方式方法,只会对孩子夸赞。由于教育方式单调,家长只会一味地夸赞孩子,给与孩子过多地奖励,甚至为了不伤孩子的自尊心,即使孩子有错误也不批评指正,久而久之,不仅使孩子固步自封,更容易使孩子只看重表扬,不能接受挫折和批评。
(3)家长对孩子的肯定大多使用物质奖励。物质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尤其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而富裕的经济条件下,对孩子反复使用物质奖励,比如给孩子用玩具、好吃的等等作为奖励内容,促使孩子物欲增长,使孩子的意识一直停留在对物质的追求当中。
(4)贪图小便宜的观念影响着孩子。有些家长自己的贪图小便宜的思想观念会在家庭教育中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理,使孩子及早地成长为一个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低层人物。
3、“追名逐利”的主要危害
(1)“追名逐利”的孩子容易更急功近利。因为家长的“追名逐利”的教育引导,孩子会更加重视名与利,而忽视了自身的素质水平的提高,当不得不接受批评的时候,缺乏耐挫能力,挫折感就特别强,难以承受。
(2)“追名逐利”的孩子更容易“见利忘义”。社会上的名与利的资源相对群体中的人数来说总是缺乏的,“追名逐利”的孩子必然会在社交当中贪图小便宜,与所在的群体发生冲突,让社会以及自己的群体所不容。
(3)“追名逐利”的孩子虚荣心更强。受到“追名逐利”教育的孩子,当自己特别希望得到的名利又很难得实现的时候,心里就容易失去平衡,容易出现心浮气躁、气急败坏的现象。
4、“追名逐利”的教育对策
(1)引导教育孩子淡泊名利。名与利,虽然是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动力源,而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现在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家庭,更应该引导孩子淡泊名利,不必持续地使用名利来激励孩子,要引导孩子不计较自己的身外所得,更注重客观实际与自身内在的能力与素质。
(2)引导孩子认识到努力和作为对自身成长的益处。孩子的成长中,最重要的不是名与利,而是孩子自身素质的提高。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个子长高了来激励孩子多吃饭;通过见识增长了鼓励孩子多读书;通过孩子的能力提高了鼓励孩子多锻炼。我们不必一定要通过物质刺激来激励孩子努力,也没有必要通过夸赞来给孩子一些虚荣,以激励孩子的虚荣心。
(3)引导孩子追求内向动力。人都是有追求的,不同的是,有人追求外向的,比如“名”与“利”,都是身外之物;而有人追求内向的,比如自身修养,能力提高等等。这两种追求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截然不同的。外向追求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出现心理崩溃,有相当大的负作用。而内向追求却是永无止境的,是一种永远不竭的进步动力。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基础工程,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内向追求,求得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家长最容易做到的,因为家长最容易发现孩子的身高、体力,甚至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提高,并能及时和孩子认识与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