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李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开学已经半个月了,感觉越来越容易疲劳,注意力也不如前一个星期集中了,有什么好办法吗?
同学:您好!
按理说,进入高三,心理上应该是一种应激状态。因为,已经面对着不到一年将要进行的高考,而眼前的内容又是两年前学过的知识,可能有些已经忘记了,感觉有些很生疏,这些都能激起自身内部的一种激情,要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
英文中有个词叫 stress, 作名词, 含有压力、重压、紧张、紧迫、强调、重要的意思;作动词, 含有着重、强调、重读、使受应力的意思;在物理学中解释为应力;在心理学中被译为“应激”、“ 应激状态”、“紧张刺激”、 “紧张状态”等。
什么是“应激”和“应激状态”呢?应激,是指机体对各种内、外界刺激因素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它是一种全身性的适应性反应。将要进行的高考对我们高三学生就是一种应激。简单的说,我们可以把应激理解为应对外界的压力或刺激。当面我们临应激时,身体会以所谓“战斗或逃跑”的方式做出反应,这就叫做应激状态。可以说,面对高考,我们高三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心理反应就是一种典型的应激状态。
如果一只动物掉入陷阱, 并面临着强大的敌对者, 最初它力图跳出陷阱并逃跑, 当它的努力失败之后,,就变得呆板起来,维持动物生命的那些重要功能也会大受影响, 甚至会突然死亡。
世界上也有很多现象是耐人寻味的。比如一只大老鼠偏是怕一只小猫, 其实如果两者都尽力拚搏的话, 小猫怕是要吃亏的。人有时也如此,有的人在危及生命的紧急关头,两腿发软跑都跑不动, 有的人被吓得一时“愣住”了, 说明这些人的反应脱离了常态。“瞠目结舌”、“目瞪口呆”、“束手无策”、“坐以待毙”,等等,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反应失常的那种现象。
归纳起来说,面对应激,就是两种状态,一种是积极的状态,就是“困兽犹斗”;一种就是消极的状态,就是“坐以待毙”。
轻微的应激状态,对身心发展是有利的,它可以发掘人的潜能,使人逐渐形成一种应对复杂环境和任务的能力;但应激时间过长或者应激程度过重,对身心的发展则是有害的。
在应激状态下会出现下列一系列心理变化,这些变化在高中学生中也是常见的:
1. 通常有意识觉醒度升高,特别警觉与敏感,普通声响也可引起停跳反应。
2. 注意力分散难于集中,工作中差错增加,容易发生工伤与交通事故。
3. 思维单一化,刻板化,轻率决定问题,或者思维杂乱,茫无头绪。
4. 易激惹、易哭泣、任性、易与人争吵、焦虑、神色慌张,无名恐怖。
5. 坐立不安、手抖、小动作多、口吃、不愿与人接触。
6. 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心惊肉跳、口干、尿意频。
7. 头昏、无力、易倦,全身慢性疼痛。
一般来说,动物遭受压力或刺激的时候,它们会先做自我调整,如果事件来得太过突然,超过了它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则会给它们的身体带来伤害,严重时会造成猝死。
那么,对于一个高中生,尤其是希望考上大学的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应激也会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行为:一是积极应对高考的复习要求,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这种学生往往是以前的学习成绩比较好,或者是学习能力比较高,对高考的复习比较有信心;二一种是停止学习,消极怠工,甚至比高一高二的时候还要懒散。这些学生往往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不想参加高考,往往都是因为以前的基础比较差,经过几天的高压学习,自己发现完全不可能应付了现在的复习,或者是因为这样的学习完全改变了他平时的学习习惯,在短短地几天里还是可以应付的,时间一长,就又暴露出了原形,就像逃不出陷阱的野兽一样,只有坐以待毙。
可以说,高三复习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处在第一种的应激状态,只有少数的学习是处在第二种的消极的应激状态,而且这种应激状态会以种种理由来进行掩盖,比如,埋怨老师讲课太快,埋怨同学太吵,埋怨生活不好,埋怨睡眠不足,等等,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潜意识的消极应激状态。
就像前面说的第一种心理变化:“有意识觉醒度升高,特别警觉与敏感”,这对学习是有利的,是一种积极的应激状态;而不少同学的应激状态则是容易出现第2,一直到第7种的心理变化,这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这就是消极的应激状态。
形成消极的心理应激状态的原因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希望发生的生活事件发生了,二是希望发生的生活事件没有出现。比如说,或是学生的考试结果不理想,不符合个人的预测或者将来高考的要求;或是个人理想与愿望超出了本身能力限度,表现为理想破灭与事业失败。可以说,有应激状态的学生都是对高考又理想的学生,不管他现在的条件和基础如何,只不过会因为基础和条件的不同,会做出积极、或者消极的应激状态,而那些高考没有希望的学生之所以没有应激状态,原因也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高考的理想。
只要有高考的理想,就一定会有应激的状态。虽然有的应激反应不能避免,但却能找到帮助你处理应激反应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运用“精神保健术”,即将烦恼事置之度外,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用以帮助你消除日常的压力。
还有一种对付应激反应的方法是进行体育锻炼。以运动作为减轻应激状态的例子日益增多,体育是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挑战,并且有助于学生的睡眠和精神状态。
在一种方法就是加强学习训练。有关研究通过对射击运动员的应激状态、意志品质等常见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射击训练与比赛实践加以理论总结,指出射击选手只有在平时训练中,结合射击运动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控制情绪,保持心理稳定性,发挥技术水平,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这一点对高考复习的学生很有启发,处在应激状态的学生,应该更加重视自己学习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并且要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心理品质的提高,比如注意力、自控力、毅力、耐挫力等等,这些能力在有意识的控制下,效果会比自然状态下有明显的提高和进步,并且对在大考中容易焦虑过分紧张的学生也会很有帮助,因为,大考,更是一种程度更重的应激。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一个高三的学生,面临高考,刚刚开学一两个周,就开始感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应该就是属于消极的应激状态,因为,可能就是原来的学习成绩太差,或者原来的学习能力或者学习习惯不够好,不能适应现在的学习要求。
要改变这种状态,最好做到如下几点:
1、改变对问题的看法。现在你自己可能有很多看法是不合适的:比如,现在的学习成绩是否决定了一年后的高考成绩,原来比较差的基础应该如何学习,高中的学习到底需要有多少付出才算是合适了,一次次的测验和将来的高考成绩有什么关系。
2、改变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着重自己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3、关注学习任务,让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努力。
在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都面临着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各种压力。所谓压力,就是不顺心、不顺利,甚至遭受不同程度的挫折或失败;另外,即使是成功者、富有者,只要不断发展和创造,同样会有压力。只要你对生活有较高的期望值,对自己有较高的理想和价值的追求,就一定会有相应的压力,有其促进个人发展的一面,也有加重心理负担的一面。人有压力,是因为对自己有较高的生活期望值,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需要,它能使人们不断进取和奋斗;但心理压力过大也会使人产生焦虑、忧郁、恐惧和紧张。为什么很多参加过高考的学生回忆起高考的过程,都会很珍惜这一段时光,原因就是这一段时间是锻炼人们应激状态最好的机会。人处在这种状态时就能适应剧烈的运动发挥出最大的机能潜力.同理若大脑受到过强的刺激就会抑制上述一系列的生理活动使体力下降我们在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运动员面临紧张情况或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时,往往能发挥出超乎寻常的力量,最后取得胜利。一些“轻伤不下火线”的运动员能够忍受伤痛,拖着疲倦的身躯继续拚搏去争取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