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家教探究 > 品德教育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孩子攀比的心理如何解决?         ★★★
孩子攀比的心理如何解决?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08 更新时间:2007/9/28 16:59:32

孩子攀比的心理如何解决?

老师:
   您好!上次非常感谢您的解答,孩子对班主任不反感了关系比较融洽了。
   一般情况下,孩子和我主动交流得很少,除非是孩子心情很好或是很糟糕时会表达出来,有时候学习上的事我问多了孩子都反感,总的来说属于交流不多,孩子自身比较纯善。 孩子现在读初二,所在的中学没有重点班是平行分班,班上同学素质不一差别大,多数同学家庭条件好。当初进这个中学是希望她思维能活跃些,性格变开朗些,但又不希望过多的攀比。我们属于中级工薪阶层,平常消费比较注重实用,平常给孩子零花钱不多,除了交费外一般给不超过20。因为每个周五晚上有补课,晚饭都是和同学们一起在外吃便饭,而同学们拿出的都是50100的票,所以同学们认为我对她管得很严;孩子说到有同学2周衣服轮换都不重复时,很是羡慕;平常一起逛街时,孩子多对服装、小饰品、文具都很感兴趣,除非真的需要才买,所以孩子多数是比较失望甚至不满。
  昨天晚上吃饭时,孩子说到了下课了后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妈妈。有的说她妈妈很注重她的打扮,建议她烫头发、割双眼皮;有的说自己没有要衣服,妈妈还经常买衣服给她;有的说妈妈会准备很多的笔、本用具,平常都不用买……应该都是说自己的妈妈好吧。孩子应该是很羡慕的心情。
  应该说孩子在青春期爱美之心有之是正常的,所以我鼓励她多讲同学们的事,好多了解现在的中学生状况,也好改进。但这已经是第二次讲了,第一次我回应要求她专注于学习不要攀比。但是在学校里老师安排了学习上的对手赛学习,又怎能要求她不讲美呢,但我又不想她在这方面花费多的精力,孩子对服饰品牌好像越来越多了解了。老师,我该怎么做才能不让她过多的失望呢,再下次又要怎么开导呢?
                一位不善言辞的家长

这位家长:您好!

虽然说爱美信心人皆有之,但爱美与爱美是不一样的,有的图的是外在的,表面的,虚荣的,有的图的是内在的、本质的、实在的,甚至有的爱美,实际上只是在跟风,在攀比,而有的却是在成长,是自我审美意识的提高。不同的爱美,关键是观念的不同,就是对美的认识不同,态度不一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观念和态度又会反过来指导孩子的爱美的行为。孩子的爱美之心,往往都是受成人的影响,受社会的影响,如果家长能够和孩子正常沟通交流的话,那么,美的观念和态度也就会很正常的传导给孩子,因为,家长不仅是孩子生活中审美的榜样,更是指导孩子审美的第一任教师。

孩子是否能够和家长主动交流,原因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因为,在亲子的沟通交流中,家长是占主导地位的,交流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交流,如何落实交流的情况,以及体验交流沟通的感受,都是父母控制的,在这些方面如何家长做得不够,孩子一定不会主动和家长沟通的。

比如,谈话的内容,如果家长只是追问孩子他自己的事情,避而不谈自己的生活工作和感受,孩子就会感到自己不仅没有资格和家长交流,而且这种谈话只能给自己带来不利,很可能会涉及的自己的隐私,会谈到一些自己不愿意暴露的话题,这样,孩子就会不自觉地避免与家长交谈,如果家长非要和孩子说什么,孩子也只能被动地应付;如果家长和孩子经常谈谈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自己对一些和孩子关系不懂的事情,让孩子也了解一些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生活内容,孩子就会以一种长大了的感觉,尤其是家长不仅要谈自己的“过五关斩六将”,也多谈一些自己“走麦城”的经历和感受,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同理心,他也会自觉抵御家长交流自己的不得意的事情。这叫做交流中的“自我揭示”和“互报规律”。

再比如,谈话的方式,如果父母只是采取询问的方式,会给孩子一种被审问的感觉,免不了孩子就要支支吾吾,或者撒谎,这样就会给家长带来更多的烦恼,不仅问题没有问出来,而且还会感到孩子有更多的毛病;如果家长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采用的方式也只是表示对孩子的一些事情感兴趣,愿意和孩子一起分享,孩子的感觉就会大不一样,他就愿意和家长多家长交流,因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而且又是喜欢社交的,和家长的交流沟通,是孩子进入社会交流沟通的试验和准备阶段,孩子是愿意尝试的。

还孩子的交流沟通问题,可能不是你要问的问题,但是,这却是教育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如果家长不能和孩子很好的沟通,家长的若干教育资源孩子就无法吸收。比如,下面提到的“攀比”的问题,其实,这就是应该是家长经常和孩子交流的一个话题,而且孩子的思想观念,也就是在这些交流中得以提高和升华,仅仅是停留在对孩子的要求上,孩子是很难接受的。

我记得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的家庭经济条件也不是不如人家,街坊邻居的孩子经常会拿一些好玩好吃的东西在我们的孩子面前炫耀,常常惹得孩子羡慕不已,有时候甚至也会回家跟我们要,或者要钱去买。我遇到这种情况,主要是想到和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不怕丢自己的脸面。孩子和人家攀比,往往首先是因为家长自己太爱脸面,怕不满足孩子的要求,丢了自己的面子,往往就会“打肿脸充胖子”,没钱也要凑钱给孩子。其实,孩子的荣辱观念,就是在家长的引导下建立起来的。我们家长不断地满足孩子的这种虚荣心,就会给孩子形成一种攀比的心理和图虚荣的观念。如果家长自己就不在乎是否比别人怎么样,那么,孩子也会跟着家长形成这种观念和态度。

2、告诉孩子,我们不需要。攀比的东西,往往都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只是给孩子形成一种虚荣心的物质基础。如果我们家长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那个东西没有用处,我们不需要,我们要的是真正有用的东西。比如,别的孩子穿名牌,孩子很羡慕,我们就应该告诉孩子,穿名牌只是高消费,并不时高质量的生活,我们穿的既暖和,又得体,已经就很不错了,我们可以省出钱来做一点更有用的事情,比如,买学习用具,比如去买书看,等等。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种观念,而且是影响孩子一辈子的思想。

3、树立孩子的自尊。树立孩子的自尊,可能是我们家长最需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能够给孩子的最有用处的精神财富。不少家长在当前的这种经济增长速度很快的背景下,往往就以为物质的满足可以树立孩子的自尊,这是极为错误的。因为,自尊,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层面的东西,尤其是突出在“自”上。

所谓自尊,就是靠自己的努力争取的尊严,而不是靠家长的钱财能够建立起来的。家长的钱财只能暂时地满足孩子一时的精神需要,培养的是虚荣心。就像吸食鸦片一样,尽管当时精神头起来了,过后对身体的损害是相当严重的,到了需要他发挥自己的能力的时候,仍然提不起精神。孩子如果只是通过家长的努力在物质上的不断地得到“自尊”的满足,那么,孩子在学习、考试、做事情的时候,孩子的自尊就会受到更大的打击,就会吸食鸦片一样,因为,他不是靠的自身的力量获得活力的,鸦片的毒性一旦消失,人就像病了一样。现在不少孩子就是在家长不断地提供“鸦片”的基础上,最后败在了学习上。

树立孩子的自尊,主要是引导孩子看看自己能够做什么,能够在哪些方面比别人做得好,尤其是靠自己的能力就能比别人做得好,而不是和人家比家长的钱多少,家长的关系有多少。

树立孩子的自尊的方法,主要是教给孩子如何做事情,能够比别人做得好,做得快,成绩提高得快;还可以多和孩子交流这方面的体会和感受,经常与孩子一起分享靠他自己的能耐所获得的精神财富。

至于你的孩子应该如何沟通和教育,我想你应该有些感悟和方法了吧?

其实,当孩子靠自己的能力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才是我们家长教育和培养孩子的真正目的。你说不是吗?

3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如何改变小孩爱搞小动作的习
    三孩子与男同学过多交往,早
    怎样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孩子迷恋游戏,不愿意上学,
    怎么样帮助高考的孩子排忧解
    家有调皮不听话男孩
    高二学生不适应学校环境
    孩子在校不写作业咋办?
    孩子每到考试前就不愿做作业
    孩子欠缺理性思维怎么办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