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教师心得 > 教学论坛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教育到底怎么了?         ★★★
教育到底怎么了?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399 更新时间:2008/1/23 10:49:14

教育到底怎么啦?

老师:您好!

常常从您的网站上受到教育,平实的语言,易懂的道理,真是受益非浅!我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现在全社会似乎都很关注对孩子的培养,但让人觉得有些矛盾,政府很关注,社会上几乎没有适合青少年的活动场所,虽然三令五审减少学生在校时间,实际上真不如在学校与同学玩更舒畅.学校的课桌,板凳,实验设施几十年的老模样,这倒不是说非得更换,但社会科技的进步接触不到,除了多媒体教室,那是有人听课时才用。

班额大,工作量大,社会对老师期望值过高,有时觉政府真是的,什么社会了,让老师象孔乙己那么清高.

家庭的生活进步很大,但丰富孩子精神生活的粮食不多,有的家长意识不到与孩子交流有多么重要,进步的书籍对孩子的人生成长的重要性,使孩子无奈的转向电视,网络.有的家长以为孩子上学了,除了吃饭把什么都交给学校,殊不知,在学校老师的苦口婆心不如他一个在孩子面前不符责任的动作.很可能从一个班级出来的学生精神有些相似,但从各家出来的孩子真能看出家长的素质,

老师,凭您的威名,倡导一下家长教育,让全民素质都提高,我愿意做一名志愿者.

彩旗飘飘

彩旗飘飘:您好!

“威名”实在没有,只是有一些教育的体会和感觉。谢谢您的信任,更感谢您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倡导,这也是“老师工作室”的夙愿。

你的帖子中,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教育设施和学生在校时间的问题;二是政府对教育教师的关怀问题,三是家庭教育缺失和偏差的问题。

学生在校时间,本身其实不是问题,“三令五申”也好,“怨声载道”也好,都是毫无意义的,关键在于学生在校做什么,怎么做。如果学校能够组织学生,利用学校的丰富资源,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身健康和全面素质的话,在校时间再长一点,可以多利用一下学校的老师、体育、文艺、阅览、科技等等资源,学生、家长和社会何乐而不为呢?并不见得在校时间长,学生的压力就一定要大,学生不在学校就没有了压力。学校,其实就是青少年最好的活动场所,我们利用了吗?

学校的设施,也不是问题。办学校,搞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软工程”,是一个思想意识领域的问题,而不是设施的问题。共产党举办的“抗日军政大学”,论设施一定比不过当时国民党的南京大学,作为国民党的首府南京,却遭到了日本鬼子的大屠杀,而延安根据地和抗大培养的人才却在抗战以及解放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设施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如何发挥最大的效益。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学校的设施并不见得比现在的要好多少,甚至比现在要落后得多,课桌、乒乓球台子都是土垒的,篮球架子是自制的,电脑、音乐器材就不用说了,但是,那个时候学生的体育、文艺等各种活动开展得不仅有声有色,而且是人人参与,大家受益。现在的教育教学以及活动设施,大多都不是用坏的,而是闲置坏的。一批批电脑进来后,没等用上就被淘汰了,我们想一想,社会科技学生接触不到,原因在谁呢?

班额大,必然工作量大,但这不能埋怨政府。政府不可能随时增加教师编制和扩大学校规模,学生数量减少的时间,缩减教师队伍可能更是麻烦。这一点现在已经逐步明显了。政府这些年也不是不关注教师的待遇,也不是不关心教师的辛苦,设定教师节,教师与公务员的同等待遇政策,民办教师的大批转正,可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但,人并不是待遇越高,工作的效率就越高;也不是工作得越舒服,心情就越好。反过来,教育最辉煌的时代恰恰是教师待遇最低的时候,教育成就最出色的时候,恰恰是教师甘于无偿奉献的时候。老师们像孔乙己那样清贫和清高的年代,不见得教育搞得不好;而随着教师待遇越来越高的时候,社会、家长甚至教师的埋怨、牢骚却越来越多,教育的问题却是越来越严峻,问题何在?这真值得我们作教育的人的深思。

家庭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不见得家长和孩子缺少了交流,关键是交流了一些什么,是怎么交流的。家长不是不知道进步书籍的作用,他们自己都读不懂,不爱看,孩子们又怎么会感兴趣呢?孩子的注意力转向电视、游戏,不是无奈,而是兴趣使然。的确,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表现得不一样,就是说明了家庭教育的不同,就是说明了家长的素质不一样,但,家长素质的不一样又是怎样造成的呢?水平低的家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也都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提高素质,不用呼吁,也不用提倡,谁又能不愿意提高自身的素质呢?关键是提高什么样的素质,如何提高素质,这确实也是需要我们当教师的认真思考的问题。

所有的这一切,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教育的理念问题。中国古代的教育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教育,克己复礼,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而建君民,化民成俗;新中国的教育理念是引进了苏联的凯洛夫教育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教育,是阶级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的教育。那么,我们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又是什么样的教育呢?是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呢?是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呢?这不是任何一个作教育的人都应该明白的吗?但是,谁又能够说得明白呢?就是我们当教师做教育的知道吗?

国家在三番五次修改的《宪法》第四十六条中虽然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但实际上这还是在继续沿用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改革开放了,社会转轨了,教育的观念和思想也应该有相应的提高。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根本就没有什么指导思想,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教育目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也只是挂在那里摆样子,新的教育思想也没有形成,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之中,甚至在学校之内,大都是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漫无目的,得过且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思考这一问题,任何问题都是无解的。

其实,不是政府不重视教育,而是国家政府在改革开放以后就一直没有给教育一个指导性的教育理念,或者说,多少年来,恢复高考,就崇拜考试;打开国门,就崇洋媚外;经济转轨,就开始拜金主义,从读书做官,到读书无用,再到读书找工作,教育就一直没有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哪怕是一个错误的理念和思想也没有。教育的目的和理念,直接决定了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可以说,没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理念,无论教什么、怎么教都是错误的。

《易经》中说:“豫,利建候行师。”“由豫大,有得,勿疑。”“冥豫成,有渝无咎。”“豫”就是准备、预备的意思,也就是做事情的目的与计划。有目的,才能有成功,教育尤其需要目的。“教育”的“育”与“豫”同音,实际上也同义,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指导行为。没有思想的行动,尤其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行动,只能是盲目而无效的。教育缺的不是设施和规定,而是思想和理念。

教师缺的也不是高薪的待遇、政府的关注甚至与别人的怜悯,而是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的追求,没有思想的工作,没有追求的工作,就是最无意义的事情,就是最无聊最烦人的事情。我们现在问问大家“为什么而教?”可能很少有几个人会说得清楚,在这种境界之下,追求待遇,要求工资,要求关心,也就理所当然了。这正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放于利而行,多怨。”“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没有教育工作的追求目标,没有可以依据教育观念和理想,即使给他一个教师的岗位,哪怕是校长的地位,即使给他再高的地位和待遇,他也不会感到得意的。

教师队伍的良莠不齐,原因也就在于此,因为没有一致的教育理念,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在学校里都有市场;因为没有统一的教育思想,谁说的都有道理,谁说的也都没有道理,所以,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当教师,但凡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就不愿意干教育;因为,和那些没有思想,没有追求的人一起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耻辱,所以,一大批有素质的人纷纷从教育行业转而从政升官,或者转而下海捞钱。仅仅靠待遇和工资,也只能吸引一些企望工资和待遇,却又很难自食其力的无能之辈,来从事这个关乎人类素质的教育事业,难怪社会不尊重。

家长的素质,其实还是教育的问题,有哪一个家长不是教育的结果呢?家长的素质不就是前几年的教育结果吗?可能唯利是图、急功近利、见钱眼开、好逸恶劳、投机取巧、自以为是、夜郎自大,这些词语在家庭教育中已经不是贬义词了,反过来,过去这些臭名昭著的观念,现在却是被不少的家长们奉为家庭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在这样的教育目标和理想之下,家长会教给孩子些什么内容呢?又会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他们又怎么会教育出来勤奋刻苦、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敏而好学、遵纪守法、朴素节俭、诚实守信、进取向上的学生呢?家庭的教育只是学校教育恶性循环的下一个环节,而学校教育又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思想与观念的体现。

这是我们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应该认真思考而且身体力行的事情。大概这也是“老师工作室”的一种追求。更希望你能一道来关注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思想的探究。

 

 

老师:您好!

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师对当今教育的见解确实厉害!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上的我,经常自问,到底怎样做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有时候确实是急功近利,得过且过,也有时觉得无聊,一年又一年的轮回,没有越来越高的具体追求,有时候看到教过的学生越来越有出息,而自己除了更老态一些,便没什么变化了,相当初在校读书时,咱也不甘人后呢.老师说的对,工作中确实缺乏教育理念和思想的追求,而没有思想,没有追求的工作是最无聊最烦人的!真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孩子能有种"大爱"",在这种观念下,成就孩子幸福的一生,毕竟生活中幸福的,才是有用的!

彩旗飘扬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多差班”的转变
    合作互动教学研究之五教师合
    学生男女关系交往过密如何处
    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考查?
    如何让他喜欢学习?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