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教师心得 > 教学论坛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如何让他喜欢学习?         ★★★
如何让他喜欢学习?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40 更新时间:2007/12/20 10:46:21

如何让他喜欢学习?

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四年级的班主任。我遇到了一个特殊的男孩子,李浩嘉。从一年级起浩嘉就是一个颇让老师头疼的孩子,老师管得严了,就会哭闹不止,甚至又踢又打;对于同学,只要稍有不如意,就会拳打脚踢,过后还要跟老师告状:某某同学怎么怎么我了!老师找他的家长,奶奶来了,找的次数多了,奶奶也不干了: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们,你们怎么教育不好?!
  浩嘉从小因为父母离异,而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爷爷生活并不宽裕,老人恨铁不成钢,对孩子的教育有些粗鲁,不如意,有时会打他。浩嘉与同龄人比起来,身材更加矮小些,瘦弱些。
  我想在我教他的这段时间,让他成长得更健康些。我不斥责他,对于他的些许进步,会给他小组加分,但有时我会严厉地指出他的问题,比如,我跟他谈话,没有说完,他可能就会转身欲去。我会严厉地喊他回来,把话进行完,并且告诉他,听别人讲话,要等人家讲完了才能离开,这是礼貌。他很不情愿地听完了,我会肯定他:这样就对了,把话听完了,自己也说完了,再离开。做一件事要有头有尾。但是发现他最大的问题是不爱学习,课堂上面对抄写一课词语的任务都要在我的鼓励下才能完成。稍一多,就不做了。我如何才能让他喜欢上学习呢?在学习上能有耐心和恒心呢?
  请老师给予指点。谢谢。
                    多磨

多磨老师:您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这很简单。

第一,只要能让学生学得好就可以了。大凡喜欢的事情,都是能够做得好的事情,能够从中找到成就感的事情,要让学生喜欢学习,首先要让他能够学得好,只要他能够学好了,他自然就喜欢学习了;

第二,让他知道并且亲身体验到学习对他有用处,有好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没有好处的事情,都会离得远远的,有好处的事,不用招呼,都会自动去做的,学生如果能够从学习体验的对自己的好处,他也就自然会喜欢学习了。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且,除此之外,别无意义。我们想一想,对学生没有好处的学习,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去学呢?学生学得没有成就,他又为什么要学呢?

可能难处就在于如何能让学生学得好,如何能让学生提要到学习对他自身的好处。

你的出发点就很不错,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单纯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你的坚持也很不错,教育,就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谁也不要期望在教育上一蹴而就。

不斥责,肯定进步,给小组加分,这都是给学生的肯定和鼓励,这一点应该坚持下去,并且,应该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做,给以指导和及时肯定,引导学生对学习本身有成就感,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严厉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态度,这可能学生他自己也知道,问题在于他如何能够改得掉。像你说的这个学生,问题还是出在他的习惯、态度和观念上。由于家庭教育和影响,他的习惯、态度已经和优秀学生有很大差距了,甚至他已经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能更需要时间,更依赖于他的习惯的改变。

从这一点上来说,不放弃这样的学生,就是因为他现在还只是在小学,他不仅有时间形成新的习惯,而且小学的教育教学任务也就是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阶段,教学什么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借助于这些学习内容,会给学生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形成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观念是来自于态度的,态度是来自于习惯的。把学生放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围绕着一个好的习惯养成主题,利用学习的任务和内容,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恒心和耐心,都是完全可能的。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教育到底怎么了?
    “多差班”的转变
    合作互动教学研究之五教师合
    学生男女关系交往过密如何处
    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考查?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