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班级心理辅导课的目标及任务
1、班级心理辅导课程的总目标: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创造性人才、良好适应性的人。具体来说,就是在心理活动课中使学生能够达到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
从整体上来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是面向全体,预防为主,个别心理辅导为辅。心理健康的培养并非是仅仅针对那些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更主要的是面对全体学生,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为本;对于已有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而且进行个别咨询与治疗。
2、班级心理辅导课程的基本任务:
(1)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自我认同、自我接纳等。
(2)培养健康的人格、创造性人才、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人。
(3)学会学习、学会多种思维。
(4)学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
(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心理活动课的原则及其设计思路
1、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原则
(1)民主平等性原则
(2)尊重保密性原则
(3)鼓励启导性原则
(4)娱乐参与性原则
(5)目的发展性原则
2、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六项策略
坚持心理素质教育“六项”的原则,即:方向性、针对性、科学性、情感性和引导性,以提高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方向性是指“一切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针对性是指“针对学生各年龄段生理心理的特点,全方位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科学性是指“严格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开展教育活动”;
●情感性是指“使心理素质教育具有感染力,情感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情感投入的核心是关心人、理解人,对学生满腔热情,无条件地关注一切学生”;
●引导性是指“教师"角色"的转变”。
3、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思路
●两个基础 :以林崇德的思维三棱结构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基础。活动设计内容要紧扣课堂主题,不能为设计活动而设计活动。活动设计要重视游戏在课堂活动中的作用
●一条主线 :以学生每个年龄阶段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主线。活动设计内容要适合学生年龄段特征。
●一个核心:以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为核心。活动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
●一个出发点 :以学生的自我为出发点。活动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
●一个根据 :以学生的个体水平为根据。
●一个突出点 :课堂设计要突出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活动设计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
四.心理辅导课的诱导式教学模式
诱导式心理辅导课模式是心理活动课的主导教学模式。
诱导式心理辅导课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在学生积极参与和教师根据心理学原理而有目的的诱导下,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学生得到体验、感知和领悟。
1、诱导模式的心理活动课的特点
第一、从对象、目标和强调对象来说,诱导模式的心理活动课的对象是全体、正常的学生,而不是个别的学生。
第二、从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上看,教师扮演多重角色。
第三、诱导式心理课重要的环节是教师能够在班级中创设、确立并维持一个安全和温暖的环境、信赖和理解的和谐气氛。
第四、诱导式心理课它主要的方式是活动和教师诱导相结合。
2、诱导模式心理活动课的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提出问题、了解问题过程。
(1)目的:
①学生应明确了解本课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自己的看法、做法是怎样的。
②老师应了解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的心理特点是怎样的。
(2) 本环节关键:教师通过活动营造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的课堂氛围,教师能够作到无条件地接纳学生,让学生自然真实地畅谈心理特点,尤其是毫无顾虑地暴露问题。
(3)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①教师防止掌握虚假信息,抓不住实质问题,导入错误。教师可通过设计精巧的活动,了解大多数人的看法。
②教师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言要适当,对各种意见均要接纳,努力建立和谐、信赖、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二环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目的:
①学生提高认识水平,转变观念。
②老师帮学生转变观念,进行行为训练,提高适应能力。
(2)本环节关键:此阶段是心理课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最主要过程。关键是精心设计活动,由浅入深有条有理地教学,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3) 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①防止政治说教 ;
②不要将活动孤立起来 ;
第三环节:知识迁移过程。
(1) 目的:
①学生了解自己的认识是否提高,错误的观念是否转变了。 学生是否明确了今后自我发展的方向:即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计划、目标、措施等。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强化正确观念,进行行为训练。
(2) 本环节关键: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联系实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用正确的观念和准确的行为对学生进行帮助。
(3) 教师应注意问题:此环节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落实阶段。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和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然大方有秩地进行自我教育。
第四环节: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过程。
(1) 目的: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启发学生自助确立正确的观念,进行积极、合理的行为训练,启思录有针对性、短小精悍、易接受。
(2) 本环节关键:巧用启导法,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动脑思考作用。是课前、课中、课后用可根据课程内容心理教师灵活掌握。
(3) 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①充分发挥积极暗示的作用。
②不要用生硬、系统的心理学知识, 尤其是心理学专业的术语来做启发,学生弄不懂有失积极暗示的作用。
③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自己选择认为更合适的启迪方式,千万不要以政治说教代替之。
建立“心身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原则和其它教育策略。
成都十二中心理辅导课模式----七环节教学法:
“引入话题、创设情境、展开讨论、树立样板、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升华”。
引入话题是前提,创设情景是依据,展开讨论是基础,树立样板是手段,联系自我是重点,反馈矫正是目的,总结升华是核心。
七个环节互相联系,都要围绕活动主题,具体实施中也可以作灵活的调整,根据备课情况有所侧重,一切以实效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四个学会"能力为目的。
对于教学模式的选用,教师应由没有模式进入到有模式;由掌握运用现成模式到走出模式,取得教学的自由;最终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