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家教探究 > 品德教育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孩子不与家长交流怎么办?         ★★★
孩子不与家长交流怎么办?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35 更新时间:2008/5/1 7:34:07

孩子不与家长交流怎么办?

老师您好!
  再次麻烦您,我女儿厌学问题您帮我回复了,您的思维实在细致敏锐,一针见血,使我得到了很多启发,让您费心不少,谢谢!
  我女儿知道不读书不行,出去打工没有文凭不行,要求上学,所以还是送去所转的学校了,她现在虽然在学校,但无心学习,就要期中考试了,别人都在紧张的复习当中,她却无所事事,老师说她度日如年,老师也没了信心,尽管此学校有3个老师是我最要好的同学,有一个当学校主任的还亲自带她的课,也说,照这样下去担心她能否坚持多久。这学校普通班是上10天半放3天半,实验班假期是要补课的,可她不补课也就没补,老师说女儿的心还没安静下来不补也罢,上次刚去一天她偷跑后就在家玩几天,再去3天就放3天半假,本星期天晚上才去,星期一就发短信说脚磨破了,要求换家里的一双球鞋,我说先换一双穿着,过两天我再送家里的那双。星期二又说头痛,胃也不舒服,想请假,当时发短信时我很忙,一个小时以后我才回,要求她校医那里去看看拿药,但我又担心,是否请假走了,我及时联系老师不要准假,班主任在外办事需一个小时回学校,我更担心是否偷跑了,于是联系校主任去看看她,带她校医室,后来我女儿连续电话大吵,说我什么事都告诉老师。还有,她告诉一个同学,她钱和饭卡全被盗了,那同学是个好孩子,是我请他帮助我女儿的,我得知后迅速请老师(我的同学)帮忙重新补卡,挂失原来的卡,为了怕女儿挨饿,晚饭前及时送到女儿手中,没想到女儿对我又是大吵,说我还跟她同学联系啊,想从他那里得到情况啊,女儿说以后也不会和那个同学有任何联系了。
  老师,请您再次帮帮我,谢谢!

LM00011

 

这位家长:您好!

孩子的教育大体上有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就是孩子明白是非,知道对错,但不一定做得到;二是能力层次,就是会做能做,有做正确事情的能力,但不一定能做,或者能够做得好;三是品质层次,就是不仅明确是非,而且能做,而且能够坚持做,而且会做得好。

认知层次上的水平是一般孩子都能达到的,这主要靠家长老师的说教就可以了,就像你的孩子也知道“不读书不行,出去打工没有文凭不行”,她知道知识、文凭的重要。不明是非、不懂道理的孩子为数很少。

能力层次上的水平是一大部分孩子能够做到的,这要靠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对孩子的要求和训练,使孩子具备了起码的做事能力。比如你的孩子在初中的时候学习也不错,能够取得班级的前一二名;再比如。你的孩子尽管退学回家,也打过工,但是还是能够回到学校上课,这除了因为孩子知道学习重要性之外,也能够适应和应付学校的学习生活。

品质层次上的水平往往只是一部分孩子能够做到的。这部分孩子即使在能力层次上并不见得有多突出,甚至还不如一般人,而在品质层次上却会有超乎寻常的水平,这不仅会弥补认知、能力上的不足,甚至可以成为将来工作、创业、成功的基本支撑力。据心理学家的有关调查发现,将来真正有成就的人才,认知和能力水平只占成功因素的20%,而非智力水平则占成功因素的80%。这非智力的水平就是一个人的品质水平,这也正是娇生惯养的家庭教育所缺少的主要内容。

孩子品质的好与坏,不是说孩子是否听话,是否会来事,是否守纪律,而是一个人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心理素质。打个比方来说,我们做木器家具,不仅需要有好的款式、油漆、色泽,还要具备多用的家具功能,更需要好的木材。款式、色泽,就像人的认知层次;家具的功能就像是人的能力层次;而木材的质量就好像人的品质。红木家具之所以珍贵,原因就在于它的木质好,不仅坚固坚实,而且耐打磨、抗雕刻,越是精密的花纹透雕,越能看出木材品质的必要来。木材的品质不仅需要良好的遗传基因,更需要的时间的磨练。一般来说,生长期越长的木材,材质越是要好一些,长势很快的木材,往往材质就会很松软。

联系到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木材生长的过程就是家庭教育的过程,而制作家具的过程就是学校教学的过程,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孩子的品质,学校教育仅仅是组合孩子的功能与款式、色泽。

作为一个人才,品质应该包括:孩子学习做事的兴趣、爱好、目标,孩子对事情的观念、态度和习惯,孩子的持久力、耐挫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孩子的品质主要来自于家长从小的教育和训练,主要通过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来训练与提高。从目前的教育实际来看,学校的教育重在抓学生的智力教育,在学生的品质方面起的作用不大,不仅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往往还会使孩子在上学的后半期逐步家庭教育的缺失全部暴露出来,越是往后越是严重,因为,随着学习压力的加大,困难的增多,孩子的品质不足,就难以坚持。

一个品质好的孩子,应该是有良好的个人爱好,他的爱好不仅与社会环境不相矛盾,而且与自己的未来发展相一致;孩子能够对不熟悉不喜欢的事情迅速地建立兴趣;孩子能够有明确清晰的奋斗理想和行为目标;做事有具体可行的计划性;孩子能够有比较正确而且开放的观念,有积极处事的态度,有良好的生活以及做事的行为习惯;特别是能够善始善终的坚持做好一件事,而不是浅尝辄止、有头无尾;能够不怕挫折,不怕坎坷,跌倒就能爬起来;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把自己有限的精力用到该用的地方,而不是仅仅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从上面的三个教育层次上来看,尤其是从第三个品质层次上的具体内容来看,就比较容易发现你的孩子的问题原因。你的孩子从小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很娇惯的,孩子可能从小也很招人喜欢,很会来事,能说会道,但是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偏差,导致孩子成长中的品质营养的缺失,至少缺少耐性和忍受性,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观念问题、态度问题。这样的“木材”拿来做一般的家具倒也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混在红木家具中,可能就会显出问题来。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的认知与能力水平不是很高的话,品质水平低一点也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认知水平,尤其能力水平很高,却又缺乏品质水平的话,就会出现相当大的心理不平衡,就像把松软的木质用到了红木家具中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有能力,没品质”的原因。

孩子缺乏应有的品质,这是你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损失。我很难苟同你的一些做法:比如,你把孩子送到自己有好几个同学当老师的地方去读书,而且不断地打探孩子的学习状态。你的不断地打探孩子的学习情况,就犯了一个很大的忌讳,孩子现在正处在心理逆反期,她最烦的就是家长管得太多,好像自己永远长不大似的,你那些当老师的同学在孩子的面前正好代替了你监督人的位置,使孩子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被家长监管的状态之下,你说她能不烦吗?何况她小时候并没有受到这样的失败的挫折,这不是让她更是难为情吗?

再比如,孩子说脚磨破了,要换鞋,你马上就答应第二天给送去;孩子说生病了,你马上就焦急的又是打电话嘱咐又是亲自去学校看校医。不用说孩子自己的感受如何,这样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呢?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你的孩子的耐挫能力极差,原因也就在于家长保护得过多,使孩子形成了一种极端的娇气。

再比如,当你“得知孩子的钱和饭卡全被盗后,迅速请老师帮忙重新补卡,挂失原来的卡,为了怕女儿挨饿,晚饭前及时送到女儿手中”,这样的孩子能够吃得了苦吗?能够受得住委屈吗?再者,你想想,如果是你的父母这样来对待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说好听得这叫做“好心没有好报”,说不好听的这叫“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我们当家长的在孩子都已经进了高中后还是这样的关注孩子,不用说会引起孩子什么样的情绪和感觉,仅仅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上来说,就是一个相当大的错误。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干什么呢?她能不出了事就埋怨家长吗?她对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能够负责任吗?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家长对孩子这样做,都是扮演了一些什么样的角色?既是一个细心的保姆,又是一个专制的领导;既是一个秘密侦探,又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特务。孩子能不上火,能不生气吗?孩子已经大了,应该由他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我们不仅是在培养他的处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她的人生品质,我们家长的做法完全剥夺了孩子的成长的权利。

孩子既然已经这样了,那么,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就是:

第一,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第二,孩子的事情尽量少关,或者孩子不要求就是不管。

第三,不要再学习再提什么样的要求,能学多少就算多少,关键要关注孩子的品质问题。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如何改变小孩爱搞小动作的习
    三孩子与男同学过多交往,早
    怎样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孩子迷恋游戏,不愿意上学,
    怎么样帮助高考的孩子排忧解
    家有调皮不听话男孩
    高二学生不适应学校环境
    孩子在校不写作业咋办?
    孩子每到考试前就不愿做作业
    孩子欠缺理性思维怎么办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