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与家长交流怎么办?
李老师您好! 再次麻烦您,我女儿厌学问题您帮我回复了,您的思维实在细致敏锐,一针见血,使我得到了很多启发,让您费心不少,谢谢! 我女儿知道不读书不行,出去打工没有文凭不行,要求上学,所以还是送去所转的学校了,她现在虽然在学校,但无心学习,就要期中考试了,别人都在紧张的复习当中,她却无所事事,老师说她度日如年,老师也没了信心,尽管此学校有3个老师是我最要好的同学,有一个当学校主任的还亲自带她的课,也说,照这样下去担心她能否坚持多久。这学校普通班是上10天半放3天半,实验班假期是要补课的,可她不补课也就没补,老师说女儿的心还没安静下来不补也罢,上次刚去一天她偷跑后就在家玩几天,再去3天就放3天半假,本星期天晚上才去,星期一就发短信说脚磨破了,要求换家里的一双球鞋,我说先换一双穿着,过两天我再送家里的那双。星期二又说头痛,胃也不舒服,想请假,当时发短信时我很忙,一个小时以后我才回,要求她校医那里去看看拿药,但我又担心,是否请假走了,我及时联系老师不要准假,班主任在外办事需一个小时回学校,我更担心是否偷跑了,于是联系校主任去看看她,带她校医室,后来我女儿连续电话大吵,说我什么事都告诉老师。还有,她告诉一个同学,她钱和饭卡全被盗了,那同学是个好孩子,是我请他帮助我女儿的,我得知后迅速请老师(我的同学)帮忙重新补卡,挂失原来的卡,为了怕女儿挨饿,晚饭前及时送到女儿手中,没想到女儿对我又是大吵,说我还跟她同学联系啊,想从他那里得到情况啊,女儿说以后也不会和那个同学有任何联系了。 李老师,请您再次帮帮我,谢谢!
LM00011
这位家长:您好!
孩子的教育大体上有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就是孩子明白是非,知道对错,但不一定做得到;二是能力层次,就是会做能做,有做正确事情的能力,但不一定能做,或者能够做得好;三是品质层次,就是不仅明确是非,而且能做,而且能够坚持做,而且会做得好。
认知层次上的水平是一般孩子都能达到的,这主要靠家长老师的说教就可以了,就像你的孩子也知道“不读书不行,出去打工没有文凭不行”,她知道知识、文凭的重要。不明是非、不懂道理的孩子为数很少。
能力层次上的水平是一大部分孩子能够做到的,这要靠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对孩子的要求和训练,使孩子具备了起码的做事能力。比如你的孩子在初中的时候学习也不错,能够取得班级的前一二名;再比如。你的孩子尽管退学回家,也打过工,但是还是能够回到学校上课,这除了因为孩子知道学习重要性之外,也能够适应和应付学校的学习生活。
品质层次上的水平往往只是一部分孩子能够做到的。这部分孩子即使在能力层次上并不见得有多突出,甚至还不如一般人,而在品质层次上却会有超乎寻常的水平,这不仅会弥补认知、能力上的不足,甚至可以成为将来工作、创业、成功的基本支撑力。据心理学家的有关调查发现,将来真正有成就的人才,认知和能力水平只占成功因素的20%,而非智力水平则占成功因素的80%。这非智力的水平就是一个人的品质水平,这也正是娇生惯养的家庭教育所缺少的主要内容。
孩子品质的好与坏,不是说孩子是否听话,是否会来事,是否守纪律,而是一个人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心理素质。打个比方来说,我们做木器家具,不仅需要有好的款式、油漆、色泽,还要具备多用的家具功能,更需要好的木材。款式、色泽,就像人的认知层次;家具的功能就像是人的能力层次;而木材的质量就好像人的品质。红木家具之所以珍贵,原因就在于它的木质好,不仅坚固坚实,而且耐打磨、抗雕刻,越是精密的花纹透雕,越能看出木材品质的必要来。木材的品质不仅需要良好的遗传基因,更需要的时间的磨练。一般来说,生长期越长的木材,材质越是要好一些,长势很快的木材,往往材质就会很松软。
联系到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木材生长的过程就是家庭教育的过程,而制作家具的过程就是学校教学的过程,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孩子的品质,学校教育仅仅是组合孩子的功能与款式、色泽。
作为一个人才,品质应该包括:孩子学习做事的兴趣、爱好、目标,孩子对事情的观念、态度和习惯,孩子的持久力、耐挫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孩子的品质主要来自于家长从小的教育和训练,主要通过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来训练与提高。从目前的教育实际来看,学校的教育重在抓学生的智力教育,在学生的品质方面起的作用不大,不仅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往往还会使孩子在上学的后半期逐步家庭教育的缺失全部暴露出来,越是往后越是严重,因为,随着学习压力的加大,困难的增多,孩子的品质不足,就难以坚持。
一个品质好的孩子,应该是有良好的个人爱好,他的爱好不仅与社会环境不相矛盾,而且与自己的未来发展相一致;孩子能够对不熟悉不喜欢的事情迅速地建立兴趣;孩子能够有明确清晰的奋斗理想和行为目标;做事有具体可行的计划性;孩子能够有比较正确而且开放的观念,有积极处事的态度,有良好的生活以及做事的行为习惯;特别是能够善始善终的坚持做好一件事,而不是浅尝辄止、有头无尾;能够不怕挫折,不怕坎坷,跌倒就能爬起来;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把自己有限的精力用到该用的地方,而不是仅仅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从上面的三个教育层次上来看,尤其是从第三个品质层次上的具体内容来看,就比较容易发现你的孩子的问题原因。你的孩子从小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很娇惯的,孩子可能从小也很招人喜欢,很会来事,能说会道,但是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偏差,导致孩子成长中的品质营养的缺失,至少缺少耐性和忍受性,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观念问题、态度问题。这样的“木材”拿来做一般的家具倒也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混在红木家具中,可能就会显出问题来。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的认知与能力水平不是很高的话,品质水平低一点也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认知水平,尤其能力水平很高,却又缺乏品质水平的话,就会出现相当大的心理不平衡,就像把松软的木质用到了红木家具中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有能力,没品质”的原因。
孩子缺乏应有的品质,这是你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损失。我很难苟同你的一些做法:比如,你把孩子送到自己有好几个同学当老师的地方去读书,而且不断地打探孩子的学习状态。你的不断地打探孩子的学习情况,就犯了一个很大的忌讳,孩子现在正处在心理逆反期,她最烦的就是家长管得太多,好像自己永远长不大似的,你那些当老师的同学在孩子的面前正好代替了你监督人的位置,使孩子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被家长监管的状态之下,你说她能不烦吗?何况她小时候并没有受到这样的失败的挫折,这不是让她更是难为情吗?
再比如,孩子说脚磨破了,要换鞋,你马上就答应第二天给送去;孩子说生病了,你马上就焦急的又是打电话嘱咐又是亲自去学校看校医。不用说孩子自己的感受如何,这样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呢?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你的孩子的耐挫能力极差,原因也就在于家长保护得过多,使孩子形成了一种极端的娇气。
再比如,当你“得知孩子的钱和饭卡全被盗后,迅速请老师帮忙重新补卡,挂失原来的卡,为了怕女儿挨饿,晚饭前及时送到女儿手中”,这样的孩子能够吃得了苦吗?能够受得住委屈吗?再者,你想想,如果是你的父母这样来对待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说好听得这叫做“好心没有好报”,说不好听的这叫“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我们当家长的在孩子都已经进了高中后还是这样的关注孩子,不用说会引起孩子什么样的情绪和感觉,仅仅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上来说,就是一个相当大的错误。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干什么呢?她能不出了事就埋怨家长吗?她对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能够负责任吗?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家长对孩子这样做,都是扮演了一些什么样的角色?既是一个细心的保姆,又是一个专制的领导;既是一个秘密侦探,又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特务。孩子能不上火,能不生气吗?孩子已经大了,应该由他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我们不仅是在培养他的处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她的人生品质,我们家长的做法完全剥夺了孩子的成长的权利。
孩子既然已经这样了,那么,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就是:
第一,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第二,孩子的事情尽量少关,或者孩子不要求就是不管。
第三,不要再学习再提什么样的要求,能学多少就算多少,关键要关注孩子的品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