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改变学习动机诱因
动机诱因是动机中基本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动机质量和维持的时间。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往往不是缺少动机,而是动机的诱因不对。学生是否从事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诱因系统的种类。
学习动机有积极的动机和消极的动机。消极的动机来自于消极的诱因,来自于消极的诱因系统。如,教师检查作业,排名次等等。消极的诱因在实际上起到的是反作用,削弱了成就的积极性。积极的诱因既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如,问题的迷惑,对问题的兴趣,积极的诱因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愿望,为以后的学习创造更高的动机。
有的诱因对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作用,如排名次,对优秀学生可能是一个积极的诱因,对差学生就可能是一个消极的诱因。
现实中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1. 避免学习失败而干脆不参与学习。
2. 认为学习对自己无意义而拒绝学习。
3. 为避免对其能力和技能的狭隘评价而消极怠工。
以上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或者社会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诱因的错误。现实中的学校往往就是一个赛场,是一系列的学习竞赛。许多课堂中的教学就是一种能力的竞赛,而且这个赛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因为竞赛中赢者终是有限的几个人。学习动机的增强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胜过他人以提升自己的声誉。对于学习而言,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动机,它使学生远离了学习的真正成就,降低了他们尝试学习的意愿,引发了学习者之间的嫉妒性的比较。可以说,没有人愿意在这种有伤害性的学习环境中呆上一天,更不用说是一辈子了。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包括增强学生的学习愿望。半个世纪以前,约翰.杜威就曾经提出过,“在学校中形成的最重要态度,就是要继续学习的愿望。”
学校教育要通过设置一定的诱因,创造一个对所有学生都平等的激励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为了积极的动机而努力学习。
所谓平等竞赛,就是能够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起点、天赋、经验和学习风格的竞赛机制。如,可以先考试一次,摸清学生的底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段时间,在组织考试,然后比较学生的进步。在公平的学习竞赛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探索知识的兴奋,能够被问题的解决所吸引,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自我提高的满足感,并且不为自己的能力、背景、天赋和认知方式等差异设置成为学习竞赛的障碍。公平竞争应该把奖励颁发给那些为了自我提高而奋斗的人,而不是那些战胜了他人的人;应该促进学生的努力,而不是夸大能力;应该是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而不是培养顺从的学生,公平竞争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绩与自己的努力程度是成正比的。
设置的诱因应该是能够促进好奇心,为自己发展建立知识体系而很有意义的奖赏。如果学习本身能够成为学习的奖励,那么,学习动机就会越来越强。
有关研究表明,在学生的价值观里,没有一件东西比一张好的成绩单更珍贵,也没有任何事物比一个不好的分数更能摧毁他们的信心。我们很多教师也往往就是利用这一点,认为,奖励越多,学生就越努力,奖励就应该发给表现最好的人。其结果恰恰与老师的愿望相反。其原因就是,学生之间是横向比较的,好的成绩单只有几份。多了也就没有意义了。其实,不用奖励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
确立绝对的学习标准,包括绝对的学习内容,绝对的学习方法,绝对的学习评价标准和系统。而不是让学生在互相对比中了解自己学得怎样。确立绝对的学习标准,可以让学生感到结果可测,明确自己的努力与学习成绩的高度相关。
诱因的改变,需要学生有一段接受的时间。改变诱因需要学生逐步熟悉、认可、接收和追求。不能虎头蛇尾,降格以求。只有在坚持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不断提高学习的学习技能和基础,学生才能体会出自己的学习效果,确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的热情。
改变学习动机的诱因的主要内容有:使学生之间的竞争变为合作;使学生的学习名次变为自我提高的认同;能力竞赛变为公平竞争;学习的相对标准变为绝对的学习标准;使学生学习的结果由能力的认可变为努力的认可。
主要的策略有:
1. 教师要为学生确立绝对(与自己比)的学习标准。而不是相对的学习标准。
2. 奖励为提高自己而努力的学生,使学生不考虑其他同学做得怎么样。
3. 推行契约学习,让学生自己计划和预见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4. 奖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信息的愿望。
5. 开展自我极限挑战的学习竞赛活动,引导学生与自己展开竞争。。
6. 指导学生确立明确而具体的个人学习目标,教给学生完成目标的方法。
7. 让学生体验学习中发现、探索和创造的乐趣。
8. 鼓励学生进行自选自主地研究性学习。
9. 允许学生修改自己的错误或重新考试,并承认新的计分。
10.允许学生自选作业内容和方式。
11.奖励有计划和能自控自调的学习
12.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行多元化评价,保证所学有学生获奖机会均等。。
思考题:
1. 现行教学中有哪些具体的不当动机诱因?
2. 真正有效的动机诱因是什么?在具体教学中应如何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