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教师心得 > 教学论坛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八)         ★★★
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八)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30 更新时间:2008/11/27 17:39:36

(六)增强学习效能感

 

    有的学生在面临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时,常常显出为难退缩的表现,问题就在于学生缺乏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如何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够学习,而且敢于学习较为复杂的任务?关键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由班杜拉提出,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强化,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这是由于人们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这种期望中既有结果期望外,还有效能期望。

    结果期望是指人们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种结果的推测。如果人们预测到某一特定的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效能期望值的人们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人们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

关于效能感的研究表明,那些认为自己有能力或高效的主体,会更努力、更有坚持精神。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的完成任务,而且能赢得成功所带来的奖赏。

有关研究表明,小学生低年级的效能感水平较低,中年级以上,效能感水平逐步上升,能够达到中等水平,到六年级时,效能感水平下降到最低,女生的效能感明显高于男生。初中生的效能感水平较高,而且年级间没有显著变化,但性别上的差异显著,初一时女生的效能感明显高于男生,但到初三时男生效能感水平明显高于女生。高中生的效能感水平较高,高三达到最高,并且在性别上的差异较大,男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所以,高中阶段女生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学业成绩上也就容易出现滑坡的趋势。总的趋势上,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学习的效能感逐步增强,但在临近毕业和生学时,效能感却大都降低。可能是因为学生受到升学的压力和竞争所导致的。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1.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影响新行为的活动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4.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泽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是一个较大的影响信息源。成功的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同时还受归因的影响,成功的情况下,内部、可控的归因能增强效能感。外部、不可控的归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失败的情况下,外部、不可控的归因不能降低效能感,内部、可控的归因可能降低效能感。

    2.替代经验。学生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之于观察他人的的替代经验。

    3.言语劝说。尤其权威的、有经验的言语劝说是很起作用的。

    4.情绪唤醒。班杜拉在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

    许多动机研究用“期望×价值”的理论来表示动机的大小。就是说,人们愿意在完成任务时,所付出的努力主要取决于:期望完成任务的程度和对完成任务而获得奖励的重视程度。努力付出的大小决定于结果,是期望与价值的乘积,而不只是期望和价值因素的总和,两个因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因素的大小都能够决定动机的大小。

    所以教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欣赏学习活动的价值,也应该指导学生认识努力的意义,并且确保如果学生努力的话,就会取得学习的成功。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从完成任务付出的努力程度与期望成功的程度当中,能够预测出将要达到的掌握水平。

    为了让学生逐渐建立自我效能感,教师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不应立即给与帮助,要弄清楚学生是否真正需要帮助,真正需要时才能提供,要做到尽量少帮,而更好的是给与启发,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通过一次次的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建立自我效能感。

    保证学生期望成功的动机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确保学生连续取得成功。成功是指在对学生具有恰当的挑战性目标指引下,学生不断努力,而逐渐把握的成功。这样学生就能够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步骤,而不会在受挫时不知所措。

    另有研究还表明,单单成功,甚至连续成功,也改变不了“无可救药者”的既定模式,关键是要有控制的让这些学生接受失败,让学生结交在取得成功前能努力克服困难的“处理问题的榜样”,要示范出现问题时的积极反应和行为,而不是因受挫而放弃。

    也有研究认为,给学生及时反馈,也是提高学习动机,强化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方法。

    所有的研究都一致认为,教师要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应难度适中。如果任务太熟悉,太容易,他们就会因学不到东西而感到无趣,如果任务特别难,就是有能力的学生也能够降低学习动机。所谓难度适中,就是指学生很清楚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但并不是自己的以往经验能够解决的,需要借鉴更高水平的方法或策略,才能取得成功的任务。学生碰到这样任务时,会集中精力学习而不用担心失败。教师可以在这种情况下指导学生恰当的策略,使其取得成功,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会得到培养。

    自我效能感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1.指导学生正确归因。

    2.进行适度的情绪唤醒。

    3.注重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正面评价,坚持多鼓励,重表扬。

    4.对学习成绩困难的学生应适当降低难度,尽量减少学生的学习失败。

    5.重视榜样的选择和树立。尽量树立提高程度大的学生为榜样,而不是一直就很好的学生,这样意义会更大。

    6.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思考问题:

     1.学生自我效能感如何?

     2.学生自我效能感从哪些现象中可以看出?

     3.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绩有哪些影响?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习没精神怎么办?
    很想上大学的我该怎么办?
    如何找到自己的升学动力?
    这个学生该不该管
    我该如何帮助他?
    学生不努力,请您给支招
    学生不着急、不得法,老师怎
    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十六)
    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十五)
    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十四)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