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离高考还剩不足90天,上课的效率依然提不起来。上课老是胡思乱想,下课有时紧张的甚至不敢多说话,就怕上课的思绪又离开了书本。考试时,检查答题卡确定无误,再考下一场考试总认为上一场考试答题卡出错,不相信自己,做题坐不下去,胡思乱想,影响考试成绩的发挥。 以前为了学习好,还刻意去模仿别人,老师我该怎麽办?
悲伤的光环
悲伤的光环:您好!
你提的不是上课的问题,而是你对高考的意义的理解问题。心态,关键在于“心”,心,就是观念,观念错了,心态就不正,心态不正,就会胡思乱想,影响学习与考试。
先说这些,你先想一想,你的观念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认为学习、考试,都是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且认为表现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面子,关系到自己的荣誉,那么,只要你参与到学习、考试的活动过程中,你就会同时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因为这事关重大。如果是在小学、或者初中,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比较简单,这样的心态甚至还可以促进学习和考试;如果你面对的是复杂的学习、艰难的试题,那么,你的大脑就不够用了,你的心态就会搅乱你的思维,让你不得静心。
这在心理学上已经早有定论,动机直接影响行为的效率,但不同程度的动机,对不同水平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简单的事情,动机越强,效率越高;而作复杂的事情,动机太高,就会降低做事的效率。在这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的学习阶段,已经表现得很清楚。
如果你把学习和考试的表现看得很重要,那么,你再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动机就会很强。在小学和初中时,会给你的学习带来好的表现;现在进入高中学习后,学习变得复杂了,试题也变得扑朔迷离了,需要你全力以赴地开动脑筋,如果这时你同时想到学得不好、考得不好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会让别人笑话,会让老师瞧不起,会让父母失望,那么,你的大脑就会“死机”。我们的大脑的“内存”空间有限,不能同时运作两个相当大的思维“程序”,“死机”就是必然的了。
学习、考试的结果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其实,上学读书就是因为我们不聪明,就是因为我们不会,才去的,会了谁还会拿着钱、赔着时间去学校里耗着呢?考得好不好,哪个结果重要吗?实际上会影响到我们的什么呢?大家都是被社会的浮夸、名利、虚幻搅得晕头转向,不知道考试到底为了什么,也不知道考试的作用是什么了。
学习,其实就是为可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原来不懂的,可以不断地学而学会,原来不能的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练会,如果比别人花了更多的时间才学会,才练好,那就说明我们的学习比别人更值得,更重要。你说不是吗?
考试,其实就是为了找出仍然存在的问题,以便我们能够目标更加清晰地去解决。平时的考试就是为了检测我们在学习中无意识中存在的问题,查找那些不为我们所知的错误,便于尽快尽早地改变过来,免得以后的高考继续出现这样问题。将来的大学升学考试,不会因为我们一次考得好,或者一直考得好,就给我们免试入学了,也不会因为我们平时考得不好就不让我们参加考试了。平时考得好不好,没有关系,关键看你能不能从中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你想一想,一次考好,你能高兴多长时间呢?别人会为你鼓掌多长时间呢?而你一次没有考好,别人谁又会为此而记得多长时间呢?会为此而给你“盖棺定论”吗?即使有定论,你会服气吗?
这样的观念问题不解决,你的心态就不会稳定,就会搅乱你的思绪。
就像你考试完一门功课了,卷子都上交了,还会在下一场考试中而疑惑那张卷子是否填对了答题卡。填对与填不对,并不是考场上自己要求认真就能够左右的,“会了就能做对,知道就能写对”,这是平时练就的基本功,不是一时的疏忽与小心而形成的。如果真的答题卡写错了,应该感谢这次考试,因为这次考试告诉了你,你平时要注意训练自己填写答题卡“知道就能写对”的基本功,平时就应该做一些这样的训练,看看自己的书写是否能够做到“百写不误”。以后的考试还可以作为自己填写答题卡错误率的检测途径,直到自己确定无误,以后也就不会担心了。
另外,作为高中生,应该尽量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客观、理性的思维能力,逐步代替自己的情感思维。我在平时与高中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不少的女生,思维情感化,情绪化,缺乏理性思维的能力。将来作为一个社会人,女性也需要理性思维,只有理性思维才能真正客观的面对实现,才能发现实现当中的真正问题,才能从规律中找到解决实现问题的方法。
现在的高中学习,其实就是在利用各门功课来训练和培养我们的客观理性思维的能力的。没有哪一门功课是可以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根据客观概括出来的概念,通过实际发现的规律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谁的功课好,谁的考试成绩高,就说明谁的理性思维水平高;谁的学习有障碍,谁的考试成绩低,就说明谁的理性思维能力有问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训练的方法和内容,就是各学科的学习。那一个学科差,就应该借助于解决这个学科问题来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
情感思维并不是不好,它用来维护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关系,还是很有用处的,尤其在家庭、亲友之间,它具有理性思维所没有的感染、传播功能,女孩子从出生以后,家长就在无意识中培养了这方面的功能,这些情感功能在小学、初中的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后,情感不仅正面作用降低,而且还容易引发负面作用,就是学习心理障碍。现在不少的男孩子,也有情感化、情绪化的倾向,大呼小叫、惯于发泄、无理由行为,这都是情感化的具体表现。学习,尤其是理科学习,也包括社会学科,讲究的都是客观规律,解决问题也需要运用客观规律,来不得半点情绪化的东西,不能凭自己的感觉和想象来答题。这一点不仅需要我们同学注意,更需要家长和老师们注意,注意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不然的话,会贻害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