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教师心得 > 教学论坛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怎样当个好教师?         ★★★
怎样当个好教师?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221 更新时间:2007/10/23 10:49:40

怎样做一个好教师?

 

 

老师:
  您好! 我在新教师培训的时候听过您的讲座,现在有个一直困惑我的问题想咨询一下。
  我刚刚毕业就做了班主任,我的确想在教育上有所成就,所以很严格的要求学生,譬如一直强调不允许带手机、mp3等等,一直逼着学生必须学习,甚至有的时候都能打学生,所以班级得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是,每次领导开会都传达关于不能够让学生为难,要讨好学生的精神。所以让我很困惑!
  工作确实很难做。比如,没收手机这个事情,全校很多班级的学生都带手机,而他们的班主任或者领导都不管,只有我自己管,就得罪了很多学生。而学校领导开会的时候却强调不能有手机,所以我如果听领导的话,就会得罪学生,领导就会不满意!
  我一直有个想法,高中生目前还是约束力比较差的时候,需要一些强制压力,领导讲只要不出问题,少考35个没事,我的确不认同。我们如果严格管理,可能多出35个学生,但是如果松懈管理,少考3个学生很正常,当然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来说,少考20个学生都无所谓,但是这样子做,对于这些本来应该考上学的学生来说,是太残酷了,对于他们是100%的罪过阿!
  恳请,老师给我以指导。

 

这位同仁:您好!

非常感谢你的信任和支持。不过,当一个好教师,是个很大的话题,这是我们当教师的需要用一辈子来探讨的问题,我的确很难回答。

认真分析你提出的问题,其实不是“如何当一个好的老师”,而是如何面对教育的现实问题:诸如如何管理学生,如何执行学校领导的要求,如何看待教育成绩,等等。这些问题,应该说,是我们很多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也很值得我们认真探究。下面仅就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管理学生,实际上就是教育学生。教育,这是学校管理与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所不同的一个主要特点,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一般不具有其他社会部门管理的功利性,而主要目的就是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

比如说使用手机的问题。一般部门,开会时候不要开手机,只是为了集中精力听会,不要干扰会场。而高中学生用手机的问题,不能仅仅理解成为是否影响学生听课和学习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一个是否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是否能够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理想的矛盾的人品质问题。

领导讲“只要不出问题就行,少考35个没事。”这话里面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的是:

1、领导很重视学生的管理,把“不出事”作为教育学生的基本要求。现实中我们往往容易把现在的教育理解成为“应试教育”,尤其是在高中,只要升学率上去就可以了;而你们领导却能够把管理学生“不出事”放在升学率之上,甚至我们可以理解为“教给学生做人,比升学还要重要”。不怕“少考35个”,的确勇气可嘉,在现行的高中教育中,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这也是给了我们当班主任的搭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学生培养人品的工作平台。

少考哪怕1个,具体到哪一学生来说,应该说是很残酷的,本来他应该能够考上,可就是因为疏于管理,学习懈怠,没有考上大学,可能是罪过,但也只是“可能”。可是,对于整个学校,或者整个班级来说,“少考35个”,而能把学生做人的事情办好,那不仅没有什么残酷可言,反而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因为,这些学生的思想素质很重要,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社会、家庭以及他们的将来一生。这也正是古人在《学记》中所说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君民,教学为先。”

再进一步说,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是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或者在老师的教育管理之下不出问题,也就是意味着,他们能够处理好个人爱好与学习的关系,能够处理好眼前的好处与长远的理想的矛盾,能够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去,考上去的可能是很大的。即使考不上,也是因为现在国家的高校招生数额的限制,或者是因为学生自己的不努力,或者是因为学生的一些具体原因,这都是情有可原的。而学校以及老师的工作,应该算是做到家了,问心无愧的。也就是说,考不上大学,只是人生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关口的问题;而人品的培养,却是学生工作、创业、生活、做人,乃至终生的问题。

2、领导没有提出具体的管理教育方法,只是“要求不出事”,把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以及落实的权力交给了班主任。

“不出事”,只是一个总的管理教育要求,领导如果也能够具体的提出“不出事”的方法,我们各个班级做起来可能就会一致一些,各班级之间也好协调一些;但是,有的班主任可能会有自己一套“不出事”的方法,尤其是那些有了一定经验的班主任,即使领导提出具体的方法,他们也不一定照搬,仍然会自行其事,就像你所遇到的情境一样。

比如说学生用手机的问题,学校领导只是要求学生不能带手机,至于如何制止学生带手机的具体方法,可能领导就没有说,各个班级可能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比如,有的班主任可能会给学生说,无论你是否带手机,只要你不被抓着,就不算问题。学生很可能就会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多长个心眼,不该拿出来的时候,他就是不拿,需要用而且不会被发现的时候,他可能就很方便了。也就会出现你所说的“全校很多班级的学生带手机”。

按照我个人的看法,制止学生带手机,问题不在于手机是一种奢侈品,浪费家庭钱财;也不在于学生用手机而影响学习。我知道现在有不少的家庭对学生用手机就是很支持的,因为他们不担心钱的问题,而在意通讯及时;想学习的,愿意学习的学生,他即使拿着手机也不会用来没完没了地玩;而不想学习的学生,即使不拿手机,也会找别的东西来玩,上课照样不听讲。所以,管理学生的手机,关键在于教给学生如何认识玩物丧志,如何处理学习与其他事情的矛盾,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品质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在这方面做得好,将来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处理各种矛盾,可能都会得心应手的;如果在学校里就处理不好这样的事情,那么将来,遇到类似的问题,也难以处理好。

比如说,我们当老师的就应该带手机了吗?如果当老师而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使用手机的习惯和观念,就会出现在课堂上手机铃声大作,影响自己的授课,甚至有的老师不顾上课,在教室里或者跑到走廊里去接听电话,这影响都是很坏的,有不少的学生就经常向上级反映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哪个领导敢于制止老师带手机的,只是要求不能在上课时接听电话,就不错了。这就是一个素质的问题了。如果我们的学生也能够做到像高素质的老师那样自觉,我们还有必要制止学生带手机吗?

我记得,以前上学戴手表也是很奢侈的事情,学生即使有条件,也很少有戴的,老师也是不允许的,因为,那个时候,一个学生带着手表,不仅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好奇心,就是这个学生自己也会因为过于关心自己的手表,而影响他的听课。作为学生,他不需要自己控制上课下课的时间的,学校有钟声;而学生自己有了表,还会埋怨学校的钟声不正点。可是,现在学校里还是不准学生戴手表吗?不就是因为学生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手表说了不算,是否下课老师的事,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手表和学校的钟声之间找到平衡。也就说,学生会使用手表了,他们知道使用手表的基本常识和规矩。

这样看来,处理学生带手机的问题,就不应该仅仅是禁止的事情了,最好是应该让学生自己知道如何带手机,如何使用手机,如何认识手机的利与弊,如何处理手机和学习之间的矛盾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让学生明白,可能不是仅仅口头说,或者强制禁止的方法,更有效的方法,还是应该制心的方法,就像诸葛亮七擒孟获而有七次放了孟获一样。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带着手机,只是把手机当成钟表和计算起来用,而不是用来玩游戏;只是当成和家长进行短信联系的通讯工具,而不是当成谈天说地的聊天工具;无论上下课,都是打在振动上,而不是随时随地的就会响起铃声,影响他人的学习和听课。这样的话,学生即使带手机,又会怎么样呢?君不见,就是成人们又有多少人能够文明使用手机的呢?不是常常不断地在会上说,要把手机打在振动上,却会在人家讲话的时候,铃声不断响起吗?说到家,这也是我们教育的问题。

3、教育学生,关键是形成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是既能“不为难学生”,又能保证“不出问题”的最好方法。

领导要求的“不为难学生”,我们可以理解为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但绝不是要求“讨好学生”和“取悦学生”。讨好和取悦,往往是只是迎合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和欲望;而“不为难”,重点在不激化师生矛盾,顺其自然解决问题。其实,这也就是《学记》中强调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因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比如说,领导的要求却是“只要不出问题”,说明了领导也知道现完全禁止学生带手机是很难的,只要学生不影响学习,不是拿在手里把玩,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就“没问题”了。

你说“高中生目前还是约束力比较差的时候,需要一些强制压力”,不用说,高中学生没有约束力,成人就有了吗?法律不就是国家的一种强制力吗?不就是给成人规定的吗?如果学校或者班级或者老师没有强制力的话,你会想象出学生会是什么样子,即使没有手机这种东西,也会不成样子的。至于如何强制,这是需要我们根据教育对象和自己的工作性质来确定的。所以,我们教育学生的关键在不在手机上,而是在学生的教育引导上。因为,学校领导并没有赋予我们体罚学生的权力,只是要求我们教育引导学生。

参加教育工作33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教学相长”。虽然我们当了老师,但是,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是教育我们自己的时候,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是我们成长的最佳时机。就像你说的,一开始,我要求学生也是很严厉,有时候也能够大打出手,但事后知道,那是说明自己缺乏教育能力;有时候我也认为有些老师会取悦学生,讨好学生,和学生建立一些不够正当的关系,让我很反感,但后来,尽管我也不是去取阅学生,而是注重和学生建立情感,注重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身边,这样更便于学生接受自己的教育;我也曾经认识到学生的考试分数很重要,升学率很重要,一个农村的孩子,考不出去,一辈子就完了,到后来,才发现,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不见得就没有出息,关键在于学生的品质如何,是金子,他就会发光,即使考不上学,只要他是一个有素质的人才,他一定会有所造就的。

这些体会也不一定正确,还需要继续提高,只是为了说明,我们当老师,不必一下子就要求自己有多高的水平,特别是当班主任的老师,我们更应该和学生一同成长,在学识上,在观念上,在方式方法上,在工作态度上。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需要我们进步的时候,就是我们提高的机会。这也正如《学记》中所说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我们当教师的,也就是在工作中发现自己问题的,在工作成长起来的。没有一个人大学一毕业,就会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也没有一个人一踏上讲台,就会有所成就的。问题在所难免,矛盾势所必然,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只要我们能够注重教育规律的探讨,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教师,也会有很好的工作成就。

希望我们能够以此共勉。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克服方
    “化”由合作始
    当教师为何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用“激励法”矫正不良行为习
    品德课教学依然任重道远
    不要让“减法”走进教学
    满足“微量元素”,展现“生
    她为啥会喜欢上一个差生呢?
    帮学生克服上课说话的妙计
    思考变化背后的原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