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生看拼音写词语?
李老师: 您好。历次考试,我发现学生在看拼音写词语一题中就丢掉平均一分多,有几个学生本题得分会很少。以往复习阶段布置关于写词语的家庭作业,我一般要求写一遍,默写一遍。第二天到校,再统一写一遍,默写一遍。错误的连写三遍。而且错误多的词语,我还会单独在黑板上再出示,让学生写,然后在下一次默写时再出现。今年的复习,我想达到让学生在本大题一分不丢,或丢分很少的目标。特向李老师请教有效的复习词语的方法。多谢。
多磨
多磨老师:您好!
据我猜测,你的学生看拼音写词语,出现的错误,很可能是看错了拼音中的个别字母,或者看错了调号,或者根本就拼读不出它原本所标注的词语,所以在考试中会写成别的词语,或者根本就写不出什么词语。
尽管你反复地布置学生写,默写,连着写三遍,甚至你在单独在黑板上出示,让学生写,在以后的默写中重复,而学生学的只是一些孤立的、毫无意义的拼音字母,很难和词语形成联结,没有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拼读和拼写的能力,所以,学生在考试中照样还是错联翩。我们成人又有几个能够写得出来的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一想,看拼音写词语,需要那些基本功?
首先,看到拼音能够写出词语,必须能够把一个个的拼音字母形成组块,而不是一个个的零散的字母。比如,“首先”这个词语,其中“sh”,“ou”只是两个组块,看到“sh”,学生想到的不是两个字母,s和h,而是一个舌尖后的“sh”;看到“ou”,也不是两个字母,而是一个“欧”,甚至,可以连同调号一起拼读出来。就像我们学英语单词,不是靠一个个字母去拼读,而是看见单词直接呼出。
记得师范语文教学法中曾经提倡的“直呼拼读法”,其实际意义就是对学生的“直认”的拼读能力。如果我们只是将让学生一个一个字母去记,去读,最终,还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拼音教学中,学生学的不是26个字母,而是17个声母,35个韵母,以及4个声调,就像我们学的汉字,尽管他们都是由横、撇、竖、捺等笔画组成的,但我们不能只是认识和记忆一个字中的各种笔画,而是要通过偏旁和部首来组成一个个汉字。不少的英语老师教英语单词也是一个一个字母背单词,学生很难记,原因就在于这样破坏了单词的字母组合,增加了额外的记忆量,而且毫无意义。
其次,拼写词语,还应该将每个词语的拼音看成一个词语,而不是由一个个字母组成的拼音。还是以“首先”为例,当“shǒu xiān”这个词语出现在眼的时候,学生应该能够马上把这个拼音的声韵调以及两个音节整体辨识呼读出来。如果我们平时练习时,能够将拼音组成的一个个词语让学生反复认读,学生可能在出现这样的词语时,认读的速度就会高一些,而不必一个个的现读现拼,准确率也会高一些。实际上,这也就像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个汉字,而应该是一个个汉语词语。古汉语中的词语,大多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的词语,更多的还是双音节的,或者是三音节或者是四音节的。“现在”与“现”“在”的意思并不一样:前者说的“此时此刻的时间”,后者说的是“此时此刻的地点”。很多学生尽管学了很多汉字,却仍然不会选词、用词,不会造句,不会写文章,大多都是因为,老师教语文的时候,没有教给他们汉语词语,只是教给了一些能够组成词语的汉字,就像商店里买自行车,没有给顾客装好,只是买零件一样,有几个能够用的?我们老师这样教,当然学生就不会用了。教汉语拼音也是一样的道理。
再者,拼读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能力,凡能力都是在反复练习中形成的。认读拼音,需要学生用全是拼音的材料,经常性的朗读,反复朗读,就把拼音当成了一种文字来学,当成一种文字来练。
但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拼音只是在语文教学中,用来识读汉字读音的一种工具。我们不知道一个汉字读什么,可以用此工具来拼读一下,尤其对我改任学汉语教学是,他们不认识汉字,不知道方块字读什么的时候,但却认识拼音字母,可以以此为标准来进行教学。但对我们一般来说,拼音,尤其是在学过汉字以后,拼音就逐渐被丢掉了,因为,我们的汉字,本身的表意和标音的作用都是很强的。
建国初期,有一个在汉语拼音化的运动,期望废除方块字,和国际上的拼音文字接轨,就是要把拼音当成文字来学。那时,搞一搞看拼音写词语,还是有必要的;现在还要搞这一套,实际上只是汉语拼音化的一种遗留。实际上,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着汉字上面标的拼音能够读出来,就完全可以了。能够看拼音写词语,真的没有什么必要,看一看,“yuăndàn”是个什么词语?只是给学生的学习,给老师的教学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