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变落后,肯定变进步
--初中落后班级变革团体心理辅导案例
邹淑荣
初一开学时,学校按入学考试成绩划分了平行班级,其中甲班和乙班,是两个相邻的班级,生源水平基本相同,师资水平也基本相同。但几个月下来,任课老师们对这两个班级的评价却差别很大,他们都认为甲班学生课堂纪律很好,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聪明学生多,学生也讨人喜欢,到甲班上课心情愉快,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而相比之下,乙班正好相反,老师们总在抱怨乙班学生不好,课堂纪律乱,即使进行惩罚也有点法不治众。
从班级成绩上看,甲班学生无论是高分学生数,还是平均分都高于乙班,尤其是期中考试,甲班成绩是级部前3名,而乙班是倒数,两个班级相差15个名次。
心理辅导老师,在面对着两个班级的差异时,反复思考,探求问题的原因以及辅导的方法与途径。
两个班级学生的差别不是学生的入学成绩高低造成的,因为编班的成绩是依据入学考试来编排的,平均成绩一样,不应该认为这两个班级在智力因素上有什么差别。
只是乙班有个别学生上课喜欢做小动作,有时候会出现捣乱纪律的现象,任课老师对此非常厌烦,就对学生反复提出批评和指责,但多次的批评非但不见效,反而引起整个班级的浮躁情绪;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扩大了个别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影响到老师授课的情绪,学生听课作业的情绪,最终导致这个班级的整体成绩下降。
分析中可以看出,关键原因在于师生互动中产生的心理影响所导致。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班级纪律的差异,给老师形成的印象不同,引起老师们课堂上的情感不一样,而师生的情感传递是相互的,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形成了两种不同方向的循环。
根据这一分析,心理老师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改变传统的批评与说教,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所有的考试学科老师都在批评乙班学生考得不好,学生们情绪低落时,而心理辅导老师在乙班的心理辅导课上却告诉学生说:“同学们,对于这次期中考试的结果我替你们不甘心,我为你们鸣不平,我认为你们的大脑不比甲班的学生笨,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成绩不如他们呢?”学生陷入了思考。
2、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通过小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是本班的课堂纪律差;上课没好好听讲等。进一步分析上述表现的后果是什么?
学生们纷纷发言:
“课堂纪律不好影响同学听课。”
“课堂纪律不好,影响老师们积极的讲课热情和讲课思维。”
“课堂纪律不好,老师要批评学生而耽误讲课,有些内容不能讲全。”
“老师的多次批评使大家产生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讲课等。”
3、引导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1)改变自己,做事有具体的目标。
周六晚自习是学生的自学时间,各课老师都要布置相应的作业。第一节课心理辅导老师先让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计划,然后再按计划学习,整整一节课,学生没有违反纪律的。下课前两分钟,心理辅导老师肯定了学生们的良好表现,并让学生把本节课做的作业量与以前自习课相比那节课的多,并让他们思考原因。
(2)做好自己的事,不受他人干扰。
第二节课刚上课,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邻班的暖气管道破裂,水到处流,全班一片混乱,很多学生集聚在乙班教室门外。
面对这种情况,心理辅导老师对学生说:“上节课没有干扰,大家做得很好,这节课就是对大家的一个新的考验,看看大家的定力有多大?伟人毛泽东为了锻炼自己的抗干扰能力,故意地到闹市上去读书。我们每个同学都检测一下自己的抗干扰力到底有多大好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结果尽管门外的吵嚷生很大,邻近的几个班级的学生都跟着没法学习,乙班的却安静地按计划写着作业,下课前心理辅导老师又进一步肯定了他们是最棒的。
(3)不断肯定,正面促进。
据了解最近这一周的作业量较大,大多数班级的学生没能够全部完成作业,只有乙班的学生全部按要求完成了。但这也并没有引起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老师的注意。
心理辅导老师在与班主任老师探讨最近班级变化的时候,班主任还有一些质疑,认为学生的变化是偶然的,心理辅导老师却坚定地请班主任把这个信息传给学生,并在班会上再次表扬他们。
班主任将信将疑地按照心理老师的要求做了,学生们很受鼓舞,课堂上表现的越来越好。为了巩固成果,心理辅导老师又与该班的其他任课老师做了沟通交流,并要求他们配合,肯定和鼓励学生,从正面促进学生。
一个月下来,该班学生面貌大有改观,老师们反映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课堂回答问题,乙班同学表现的都很不错,测试成绩也赶上来了。
案例思考:
指责变落后,肯定变进步。差班的形成,往往是老师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而学生也是一直在被动地接受着消极的改变。如果老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积极低潮;学生优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探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改变自己,师生互动的效果就会出正面效应,班级的建设也就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