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合作 坚持不懈
——博兴一中学习心理试验阶段总结之五
孙长军
五、成果与体会
1、成效显著
(1)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明显提高。以前,高二、二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老师对我们班有意见。自从分组教学后,加强了对团队的评价,高中学生宁可得罪一个老师,不愿得罪一个同学,更不敢得罪一帮同学,为了团队的荣誉,他们变得积极了,上课抢着回答问题,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场景,没等老师把问题说完,就站起来一大片,弄得老师无所适从,最后只得要求学生举手,经过允许后才能回答问题,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2)期中考试成绩有所提高。期中考试,全班57人,有37人成绩大幅度进步,两人名次未动,只有18个同学的成绩有所下降。幅度最大的同学在全年级进步了69个名次。
(3)纪律意识增强,班级趋向自治。各团队制订了团规,对组内同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们相互监督,共同促进。有一天晚自习,我到教室巡视,发现一个学生站在教室后的橱子前,当时有些生气:“前几天刚讲了纪律,上课铃已经响了一分钟了,还站在那里。”我走过去正要发火,他们团队的观察员忙起来告诉我:“这个同学连续三天迟到,违反了团规,我们团队对他进行惩罚。”我把这位同学叫了出来,进一步了解情况。他很不好意思:“我给团队抹了黑,愿意接受惩罚。”并表示以后要提前起床,按时到校。看到他内疚的样子,我反过来安慰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后注意改正就行了。”说过后,感到好笑,这些话不正是以前违反纪律的学生用来反驳老师的吗?今天怎么反过来用它安慰起学生来了?这恐怕就是团队自治的力量吧!把学生推向轨道,让我们做麦田的守望者!
2、存在的困惑
(1)优秀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
从期中考试的成绩来看,优秀学生的竞争力下降,如何进一步提高优秀学生的竞争力,我们尝试过积极关注、个别谈话、建立专家团队等等,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们期待着李老师的指导。
李老师:
团队学习容易在学困生身上见效。因为,团队学习学习不仅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也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困难,解决了他们的学习问题;团队学习在优秀学生身上见效可能需要的时间长一些。一是因为团队学习起初,他们的注意力大都放在了帮助弱势同学身上去了;二是因为他们在思维和能力上的进步难以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三是老师们的分层教学往往还只是迁就了弱势学生,而没有设置鼓励优秀学生提高的空间,尤其在团队学习中,往往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就会不自觉地将学习难度将下来。表面上看来,好像有一定难度的任务,难以让学生团队合作,其实不然,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把握团队学习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优秀学生的提高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可做:
第一是在布置学生团队任务时相应地考虑一些需要学生分工合作的学习任务,提出一些分工合作的要求和相应难度的题目,让优秀学生自觉地承担一些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在学习的知识要点上,为优秀学生所提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对一定的历史事实的记忆任务,可以要求全体学生都要想办法记住,而对优秀学生可以提出“为什么为这样,有什么规律?”等问题。分层教学并不是让优秀学生多学或者快学一些学习内容,而是让优秀学生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更深入一些。
第二是多组织一些相应的难度专家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团队的帮助下分别展开学习竞争,优秀学生可以代表自己的团队和其他的优秀学生一起合作或者竞争,促进他们在思维和勤奋上更上一层楼。
临时团队,也叫专家团队,就是解决专门问题的临时团队,运用招标形式,可以有一个团队承包,也可以由一个或几个个人招兵买马,合力攻关,专门解决班级或者学科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如写作问题、立体几何证明问题等等,甚至也可以在班级内组建一些长期的常规的专家团队,比如宣传、体育、文艺、说唱等内容的团队,也可以建立学科攻关团队,学科攻关团队可以定期举办难题讲解、一题多解等专栏或者讲座。
专家团队是鼓励优秀学生不断进步的一个很好的空间,不仅可以有效地发挥优秀学生在班级中带头作用,还可以促进优秀学生自身的不断提高。很多专家团队都可以放在课外,尤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和意识的时候。
专家团队也需要班级内进行相应的评价和鼓励,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另外,随着团队学习的深入,优秀学生的思想意识会变得越来越大度,越来越灵活,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高,这些方面需要时间,也就意味着需要老师的信任和等待。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团队合作学习,使团队日新月异地进行下去,无论优秀学生还是学习困难学生都会得到大幅度进步的。
在学习团队的建设上还有几点建议:
团队组建和培养,尽管需要过程和时间,但要注意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重新组合。因为班级内的各团队组建成后,经过一段时间,会形成相互排斥的小团伙,或者形成固着式的团体惰性,也会出现个别游离于团队之外的个人,这些都不利以班级集体氛围维持和培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后,老师应该组织学生告别原有的团队,重新组建新团队,重新确立团队目标。
1、团队告别需要一定的仪式,即要认真、有情,又要理性、大方,比如可以相互写心里话、祝语、期望等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和真正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2、重新组建团队,最好是老师提前进行调配,保证每个人都不是和上一次的同一团队的人在一起,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同时可以消除学生形成小帮派意识。
3、重新组建的时间,要根据团队合作的情形而定,刚刚开始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时候,时间可以相应的长一些,一般在两个月到一个学期。随着学生的合作能力不断提高,重新分组的时间可以相应的短一些,一到两个月一次。
4、团队评价和奖励很好,还可以改成过关达标的形式,由任课老师根据课程及高考的要求和班级确定的达线目标,确定相应的团队过关或者达标要求,不确定优秀的名额,只要达到前面树立的目标的团队,就可以获得优秀奖励,并且过关达标的标准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变更或提高,这样既可以鼓励团队内部的积极合作和相互促进,又可以避免各团队之间的恶性竞争,增加全班级的凝聚力。
5、每个月的阶段评优,可以和高中的月考结合起来做。让学生根据月考的时间和学习内容确定团队的中每个人考试分数期望,即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制定个团队的总体目标以及过关达标要求,然后再月考之后进行分析和评价。阶段性的评价和奖励,应该将重点放在评价上,尤其要引导学生分析达标过关和学习成败中的原因,包括个人的学习努力程度、学习方法、团队合作效能等方面,为下一个阶段的达标和过关找到更好的方式方法,鼓足更大的学习动力,形成更加高效的团队合作学习活动。
6、学生团队自发组织的事情可以多做,可以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一些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如,学习成果展览,自己的小发明比赛,自己的节日活动等等
(2)数学、英语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提高难度较大。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学生数学、英语两科基础薄弱,听不懂,练不会,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我们试图采取分层教学的办法,但效果不明显。
李老师:
数学和英语的两极分化,是目前中学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其原因除了学生的学习基础之外,更重要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勤奋程度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缺乏相应的改善,这不是靠分层教学所能解决的。
我们先做一个排列,看看如何能够将下面的标志点在尽量短的行列内排完。
第一种排法是顺序法:
●★●★★●●★★★●●★●●★★●★●●★★●●★★
第二种排法是分类法:
●●●●●●●●●●●●●
★★★★★★★★
★ ★ ★ ★
★
很明显,第一种排法长度格外长,是第二种排法的两倍;而第二种排法要短得多,但是宽度要大得多。
如果我们把●当作基础知识点,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后面学习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把★当作在一个基础点上的扩展或深化,有的基础点可以扩展一个★,有的可以扩展两个甚至三个★。那么,第一种排列就意味着将所有的基础点和扩展点按照一个线性方式进行排列,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第二种排列,就意味着学困生如果在扩展点上有难度,只需要掌握基础点就可以了,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却需要我们设置相应的扩展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后进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原因不在学生身上,而是在教师的教学安排上有问题。我们一般老师都会把所有要讲解的知识点按线性排列并组织教学,这些知识点,有些是基础性的,还有一些是扩展性的,如果都要求学生掌握了在继续进行,那么就一定会耽误教学进度。要保证教学进度,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将基础性的和扩展性的点都掌握好,我们只需要后进生掌握好基础性的,而优秀学生同时也需要掌握好扩展性的,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教学时间,而且还会保证后进生后面的学习,也会促进优秀生的拔尖。当然,这样的教学会增加教师的备课难度,但这是很有必要的。
分层教学只是相应地适合不同水平学生,而学困生从表面上看来成绩同样低,但原因往往却并不相同。有的是因为勤奋水平低,有的却是因为不会学习,更多地是因为思维类型不同,不适应现在的教学。老师即使采用分层次教学,也不是针对他们的问题原因进行教学,只是降低了教学难度和要求,或者降低了教学进度,这样一来,的确很难改变这些学生的落后局面,何况分层教学后还会形成优秀学生的优越感的积极暗示,同时给后进学生形成颓废无力感的消极暗示,当然就会越来越拉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
要解决学生数学和英语的分化问题,首先要分析每个后进学生的落后具体原因,只有针对学生的具体原因提出的方法才是会有效的。
基础差的学生,要在每节课前给他们提出本节课需要弥补的具体基础问题。其实这是很容易做到的,每节课新授知识需要旧有的基础点的支撑并不是很多,当这些基础点扎实地复习好了后,当堂的学习新知识就容易得多了。只要每节课这样坚持,有半年的时间就会将问题解决得差不多,在期末考前进行系统复习后,问题就会解决得更好一些。
思维能力低或者思维类型不合要求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和训练。高中的学习需要的是理性学习,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理性学习要求学生正确把握概念的含义,正确理解和运用公式法则,并需要从反复演练的习题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解题规律。高中学生不能继续用死记硬背或者单纯模仿的方法去做题了,在英语的学习中也是这样。比如大量单词以及、词组的理解、语法规律的把握、阅读理解等等,都需要学生运用理性的思考来抽出学习中的规律性。这需要老师们的反复训练才能解决。
勤奋水平低的学生,随着高考的临近和学习困难的增多,学生会有一些变化,或者奋起直追,或者破罐破摔,这时候特别需要老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
从整体上来讲,即使我们不能逐个地进行辅导,也需要运用“打桩法”的教学来解决问题。所谓“打桩教学法”就是在新授课前,老师首先要明确学会这一节课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有哪些,在进行新课前要提醒学生自己或者集体进行相应的复习掌握,然后再进入相应的新授内容。不必人为地分层或者降低教学目标要求。基础问题比较突出学生可以利用双休或者假期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训练作业或者专题训练来集中弥补。
在组织团队学习中,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增加讨论效果。我们可以增加一个要求,就是在“讨论最后集中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大家共识,保证每个人都能说得出、做得好。这可能需要建立相应的提问、检查、评价机制。例如,可以在讨论之后,由老师随机选择发言人,或者其他团队挑选发言人,或者分头进行小测验,团队共同计分评价等等。
(3)学习策略调查缺少常模,无法比较。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我们按要求进行了调查问卷,数据也统计出来了,但缺少常模,无法比较,没法用来指导学生。
李老师:
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的调查,有常模可以比较,那只是为了搞研究,相对全国水平来说明学生的变化程度,而对我们具体的学生,常模是无意义的。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这些学生和常模之间的比较,而是学生自身的提高的水平。
我们的实验需要前测,更需要阶段性后测,主要观察学生策略或习惯水平的前后变化,并从中找到规律性的方法。只要参加实验学生的后测成绩比同样层次的不参加实验学生水平高,就可以说明学生有所提高,说明实验是有效的,就可以了。
至于对学生的指导,需要我们根据学生优势进行肯定,并针对他们的弱项进行专项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辅导,这只需要他们的成绩,常模没有什么用处。
高中学生的学习意义的辅导,重点应该放在“积累知识、训练能力、提高素质,为人生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上。高中学习是一个磨砺过程,高考是一个监测,不仅是监测知识,也监测情感、毅力、能力,使将来创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可以让学生反复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和交流,真正正确理解了学习的意义的话,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平稳学习学习的心态,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另外,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理解自己的学习需要,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检点自己的学习收获,体验自己的能力提高,也都是班级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找到答题规律,形成做题类型模式,也是做题训练中的关键因素。
随着习惯养成的进程,课后三结,也应该纳入学习习惯之中,尤其在高考复习中,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不能算作问题,只能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期待着专家的指导,我们不会停止实验探索的步伐。
要做成一件事,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实验团队是团结协作的,老师们配合默契,合作共进。我们的实验得到了盖校长的大力支持,校长亲自到班级听课,参加我们组织的班会,找同学了解实验的情况。盖校长经常鼓励我们,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他经常说:“做一件事情,如果坚持一两个月,那叫开展了一项活动;如果坚持一两年,就会形成经验;如果坚持三五年,就能形成特色;如果坚持十年,那才叫文化。”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努力坚持者万事尽达!
坚持十年,形成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