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教师心得 > 教学论坛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品味教育的智慧         
品味教育的智慧
作者:Haoshiduomo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75 更新时间:2007/8/4 8:21:56

 

品味教育的智慧

 

    7月下旬有幸去青岛参加了“语文的‘智慧的课堂 生命的语文’教学研讨会”。最后一个下午,听取了浙江省杭州市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为时一个小时的关于“教育的觉醒”的演讲。

    回来后一直念念不忘的是有关于几个展现特级教师教育智慧的几个生动的教学场景。

 

一 智慧是一种积极的期待

 

    某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新型的玻璃》,首先让学生读书,反复读了78分钟。然后要求学生:不许看书,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一女孩站起来说:一共介绍了五种,第一种是……第二种是……女孩说完刚要坐下,老师说:不着急。提高点儿要求,能否把刚才讲的这段话讲得再简单些。

    女生思考一会儿,没有结果,又想坐下去。

老师又说:别着急,我看你有这个能力,我看人一般不会看错。

    女生又思考,然后说:共讲了五种玻璃,分别是……

    这回老师说:太好了!“分别是”三个字,省掉了“第一种”“第二种”……这些略显重复的词语。你没有坐下,所以你抓住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你坐下了,展示你的机会就在你面前失掉了。

    这种教育的智慧展示出来的是老师对学生的期待,是一种积极的期待。这是罗森塔尔效应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更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信任,一种鼓励。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积极的反映,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终生有用的。

 

二 智慧的最终目的是助人自助

 

    支玉衡老师曾经和学生一起学习《西门豹》一文。课文读完后,老师问:读完课文,你高兴不高兴?你痛快不痛快?为什么?

    学生在初次通读全文之后,都能产生基本理性的情感反映,纷纷发言:“我高兴,巫婆得到了惩处。”“我高兴,新娘得到生命。”

    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不痛快,我觉得他太狠了!”

     这是来自于课堂的异样的声音!这种异样的声音往往会让老师措手不及,因为老师们在研究课文之后,往往考虑不到学生因个体差异而带来的课堂学习效果的差异。所以会打乱老师已有的备课思路,如果是公开课,往往会让老师慌乱不已。所以这种异样的声音往往也是检验老师能否因材施教,以及如何镇定地因材施教的关键时刻。

    支老师是如何表现的呢?

    他自然地说:噢,你不痛快,怎么说怎么有理,你先不参与讨论,再读读课文234自然段,有话要说再举手。

    过了不一会儿,刚才的学生又举手:我放弃刚才的观点,我痛快,是巫婆唆使官绅做坏事的,是她让女孩失去生命,是她使得田地荒芜,她最大恶极!

    老师高明!老师高在知道学生的差异是因为还没有读懂状告巫婆的“状纸”,知道如何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所以老师只是引导他再读“状纸”,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消除学习效果的差异。

    这种智慧是因材施教的智慧,面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教师来施教,这种“教”,不是老师给予,而是让学生自己来“跳一跳,摘取桃子”。这也是在教给学生自我探索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真正地做到了助人自助。

 

三 智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塑造

 

    陆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丑小鸭》,文章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师生共同读这段话:“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花开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师生在品读的过程中高兴着丑小鸭的高兴,幸福着丑小鸭的幸福。

    就在此时一位学生起来发表意见:没有什么好高兴的吧,天鹅蛋变成小天鹅,小天鹅长成大天鹅,很正常啊。

    老师平静地说:我觉得××同学刚才讲得很有道理。

    但老师话锋一转说:陆老师也在想一个问题,假如丑小鸭没有遇到那么多困难,没有勇往直前,又回到了鸭妈妈的身边,它会不会成为一只‘真正’的天鹅?

    老师又说:大家不着急,你们会回答“不可能”。现在老师请大家做一件事,请大家画一幅画,是用语言画一幅画,在那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天鹅会是怎样的天鹅?学生纷纷回答:

    “天黑了才出来找食物,缩头缩脑,战战兢兢,它成了一只胆小如鼠的天鹅。”

    “白天趴在路旁,脖子也挺不起来,它成了一只无精打采的天鹅。”

    “趴在角落里,哥哥、姐姐踢它一脚也没有反映。”

    ……

    听了学生的发言,老师问:这是‘真正’的天鹅吗?

    学生否定。

    老师又问:‘真正’的天鹅在哪里?

    学生再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次的读,白天鹅的自尊、自主、自强、高傲,学生有了更淋漓尽致的展现。

    老师课堂上的智慧体现在用“真正”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到人文童话所蕴涵的精神成长的历程,深入体会到精神实质。

    这种课堂的智慧,是人生观、价值观上的真正引导:是金子总要发光,一个具有高贵灵魂的人,无论出生在何地,遇到何种坎坷,他永远是高贵的。磨难是一种财富,只会让他的精神更加富有、更加高贵。

    在赞叹、欣赏之余,学生感动于精神,从而受到精神的浸润和熏陶,学生的健全人格又得到了滋养。

    这些课堂上展现的教育的智慧着实让人惊叹!老师的教育智慧是因为自己是教育的天才吗?王菘舟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道出了智慧的真正来源:

    教育的智慧是一种实践的智慧。

    五年前浙江教育学院培训班邀请他去讲《我的战友邱少云》。学习到第七自然段,师生之间有这样的交流:

    老师:同学们找一找,在作者眼中,邱少云就是什么?

    学生:千斤巨石。

    老师:同学们找一找,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

    学生找,然后交流。

    老师话锋一转:邱少云是石头吗?……他是一个人,一个人怎么会经受住烈火的焚烧呢?

    接着老师通过大屏幕,播放节选的有关邱少云的电影片段。

    边放片子,老师边说:这就是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面对这样的英雄,你想说什么?

    学生:“邱少云,您真勇敢!”

    “邱少云,我太佩服您了!”

    ……

    有一学生站起来:邱少云,你太傻了!

    语出惊人!惊得王老师也“傻”了。

    五秒不到,王老师说:傻瓜?你才是傻瓜呢?坐下。接下来,王老师觉得自己的课堂进行得太不顺利了。

    课上完了,用王老师自己的感受说就是“沮丧”,沮丧到寝食难安。然后想: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该咋办?该表现出怎样的教育智慧?

    后来又一次学习这篇课文,讨论到此处的时候,又有一名学生说:“如果是我,我会就地打一个滚。”类似的场景,王老师的表现却不一样了。

    王老师略做沉思,轻声地说:你是不是希望邱少云活着……(转向全体学生)大家也都希望邱少云活着,是吗?……其实邱少云自己不想活着吗?我才21岁啊,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但是,有一种更强烈,更坚定的声音在对邱少云说什么?

    老师等待五六个学生举起了手,请其中的三位学生谈了自己的认识。台下听课的老师掌声雷动。

    同样的课,同一位老师,面对同样的问题,但处理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后者的教育智慧来源于何处?用王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       

    智慧来源于反思。

    反思是心痛的,因为那是在深思自己的问题,犹如揭开自己的伤疤。反思又让自己力量倍增,在反思中问题才会得到解决。反思是改进,改进自己的不足;是总结,总结自己的教育艺术;是升华,升华自己的情感。是教育智慧的积淀,在积淀中成长。

    品味教育的智慧,它像夏季最清凉的风,让教者神清气爽;它像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让教者的心间清澈、明晰,充满活力……

文章录入:张淑娟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怎么引导孩子树立目标和人生
    我是一个失败的老师
    教师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民营教师心理压力大怎么办?
    女学生如何处理男老师的关系
    学习心理辅导实验(五)
    学习心理辅导实验(四)
    学习心理辅导实验(三)
    学习心理辅导实验(二)
    学习心理辅导实验报告(一)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