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学习心理在线 > 文章中心 > 教师心得 > 教学论坛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公告
    关于近期网站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法  [admin  2009年12月22日]            首届儒家教育讲稿下载  [admin  2008年12月23日]            本站荣获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admin  2007年12月4日]            www.teacherli.cn和www.teacherli.com均可访问本网站  [admin  2007年7月6日]            欢迎您参加“会员章程”讨论!  [teacherli  2006年12月18日]            “李老师工作室”会员章程  [admin  2006年12月18日]            网友您好!请您参加本站调查。详见“站内调查”栏目。  [teacherli  2007年3月12日]            请各位网友注意:本站版面扩充,增加了部分专栏,欢迎大家到此发表文章。  [admin  2007年3月8日]        
狐狸如何吃刺猬呢?         ★★★
狐狸如何吃刺猬呢?
作者:teacherl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046 更新时间:2009/2/26 15:05:24

 

老师您好!
   2006年在济南听了您的报告,很受启发。当时您给我们讲班级管理的时候讲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破冰船的道理,一杯水教育等,都还记忆犹新,唯独一个狐狸吃刺猬的故事,内容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您能再给我讲一下吗?谢谢

老师:您好!
  谢谢您记得这么多!我现在都已经忘记了,是什么时间讲的,主题是什么,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内容,能否详细地说说看看,也许会让我记起来。很不好意思。
   关于“狐狸吃刺猬”的故事,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有以下几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

刺猬遇敌时,蜷成一团,包住头和四肢,浑身竖起钢针般棘刺,敌害无从下手。但狐狸是怎样吃刺猬呢?
  有一句歇后语是:狐狸吃刺猬,无从下口。可是狡猾的狐狸是有办法的,它小心地推着刺猬向前走,一直推到水里,刺猬被淹得半死不活,慢慢爬上岸来,狐狸扑过去,把刺猬翻个肚朝天,撕开肚皮,当作一顿美餐了。

第二个版本是:
  俗话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刺猬,它怕黄鼠狼。刺猬遇到敌人后,就会卷成一团,且敌人碰它的时候就会一顶.一顶的,用身上的刺攻击对方。对黄鼠狼来说小事一桩;只要对着刺猬放一个,刺猬就抵挡不住摊开了。然后黄鼠狼..............

第三个版本是: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中有一只刺猬,有一只乌鸦是她的好朋友,森林中有一只狐狸,一直想吃刺猬,但是刺猬的刺保护着她,让狐狸一直没有办法吃他,于是乌鸦就很羡慕,它对刺猬说:“你太幸福了,我想森林中没有动物能够伤害你吧?

  刺猬迟疑了很久,它最终对乌鸦说:“真实我也有弱点的,只要把我鼻子,也就是刺团上的一个小洞堵住,那么我就只能放弃抵抗,把脆弱的肚皮露出来。”

  乌鸦听了,信誓旦旦向刺猬保证,永远不会把这个秘密说出去。

  但是不久后,乌鸦被狐狸抓住了,就在狐狸要吃乌鸦的时候,乌鸦说:“你放了我,我把刺猬的秘密说给你听。”

  狐狸答应了这个条件,乌鸦用刺猬的秘密换回了生命,不久以后,刺猬被狐狸逮住了,当狐狸咬住刺猬柔软的腹部时,刺猬大骂乌鸦不守信用。

狐狸放下了刺猬,对它说:“你不应该责怪乌鸦,是你向它说出你的秘密,有的秘密永远只能有一个人知道,它就是你的生命乃至一切,如果你告诉了别人,那么就是你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和未来,你不应该怪乌鸦,应该要怪你自己。 
   我要是那个刺猬就不会抱怨朋友,虽然我会不说出自己的秘密,但是我喜欢把自己的秘密与好朋友分享,一个人不能没有朋友,不然的话,真的没有什么意思。

综合以上三个版本,狐狸之所以能够吃到刺猬的秘诀:就是不能往刺上硬碰,要找到刺猬的软肋。也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时,要善于分析问题的关键点、或者叫做解决问题突破口,不能硬碰硬,更不能去找碴。

对于我们的教育来说,如果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满身是刺的“刺猬”,不能单往学生的“刺”上去碰,再差的学生,也会有情感的突破口,比如他值得赞赏的特点,或者他喜欢的事物,或者最亲近的人,或者比较特别的观点,或者就是他自己想改正的缺点,等等,这些都我们打开学生心灵的突破口。要改变学生,先要让学生舒坦了,或者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或者是学生不得不接受,都可以解决问题。

  这也许不仅对你会有用,对我也会很有意义的,可能对大家也会有启发的。先感谢您了!

文章录入:teacherli    责任编辑:teacherli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栏 目  导  航

           网站地图

    栏目名称

     目     录

    网站介绍

    创办者风采

    版主介绍

    专栏介绍

    学习情感  学习动机

    学习意义

    情绪调节

    学习归因

    学习方法

    阅读

    理解

    记忆

    分析

    计算

    运用 

    自我管理

    学习计划

    时间安排

    自我反馈

    监测调控 

    学生人际

    友伴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异性关系

    社会关系 

    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 

    复习应考

    复习策略

    应考心态

    应考技巧 

    家教探究  行为教育

    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

    智力教育 

    国学经典

    《学记》探究

    《老子》说事

    《论语》为人

    专家讲座 

    西方精粹  流派观点介绍

    专家讲座摘要

    书信往来

    学生来信及回复

    家长来信及回复

    教师来信及回复

    书目介绍

    工作室新书介绍

    心理学书籍介绍   


    网站访问量统计


    自2007-12-12 17:00开始统计

     本站声明:
    本站的少部分资料,文章,教程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本站所有资料仅供参考,谢谢。管理员联系方法---邮箱:shandonglaixi@sina.com。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是否应该报考教育硕士
    学生上课捣乱纪律,我该怎么
    教育——我困惑,我实践,我
    一年没见,该怎么相处
    团队的评价
    孩子上课听不进去怎么办
    好学生厌学怎么办?
    如何上“七彩人生”活动课?
    学生不想考试怎么办?
    我该怎么拯救你们,我的孩子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